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下一轮“双一流”发力新工科: 北大清华在此竞逐 地方高校希望弯道超车

近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会议强调,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

2017年启动的“双一流”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工作已经开始,哪些高校有望进补,哪些高校将被剔除出名单,备受社会关注。

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其中112所为原来的“211”“985”高校,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只有18所。

在9月27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大理工科人才培养分量,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这要作为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

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将加强新工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发力新兴交叉学科,也可能让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跻身“双一流”名单上弯道超车。

北大清华动作频频

自2015年10月起,我国先后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由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肯定将是‘双一流’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

“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前发布的3个文件中共出现了45次。

“‘双一流’建设今后仍会继续加强,这与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我国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短板仍是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大学要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集成电路、关键新材料等“卡脖子”技术集中在工科领域,这成为近期一些高校“双一流”建设布局的重点。

北京大学?传统上以文、理学科见长,但近来在新工科领域布局频频。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先后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能源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进入2021年,北京大学新工科架构搭建进一步提速。今年7月,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10-12月,北京大学又先后成立了计算机学院、电子学院、智能学院。

可以发现,新成立的4个学院全部脱胎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比如,电子学院来自电子学系,计算机学院来自计算机科学技术系,集成电路学院来自微纳电子学系,智能学院来自智能科学系。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仍将保留,成为一个本科生学院。

当然,新学院还整合其他学科建制。比如12月18日举行成立仪式的智能学院,还包括了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据报道,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首任院长是去年9月从UCLA回国的朱松纯,其是全球知名的AI视觉专家。

回国后,朱松纯同时担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筹)院长。

据《北京日报》报道,明年9月,上述北京大学成立的5个学院将搬入昌平新校区。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文章称,昌平新校区是“北大新工科”战略的重要支撑和落子之处。北京大学还酝酿在昌平校区成立现代农学院。

北京大学已经与昌平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此前报道,昌平区将统筹未来科学城建设、规划建立国家实验室,与北大新工科、医学等领域开展深度产教研合作,校城一体。

清华大学同样做出了不少大动作。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今年8月撰文介绍,清华大学始终围绕党和国家需要,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相继整合成立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集成电路学院等,完善重点领域学科布局。

地方高校弯道超车的赛道

“卡脖子”技术存在于工程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之中,这也成为“双一流”建设的重点。

“双一流”建设已进入首轮建设评估阶段,教育部今年7月公开表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比选为手段、确保平稳推进”的路径进行调整认定,不搞平衡照顾。

那么,哪些高校将新晋入选,哪些高校将被淘汰出名单,就备受社会关注。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的137所高校中,中央直属高校和原“211”“985”高校占大多数,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入选数量较少。

有专家指出,新兴交叉学科将是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涵盖的多是传统学科,如果地方高水平大学能够布局一批国家急需、支撑科技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就有可能在动态的“双一流”建设中异军突起。

以集成电路学院为例,今年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设置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2所高校新设了这个新兴交叉学科建制。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4所“双一流”高校,其余高校分别为安徽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深圳技术大学这6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以及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这所独立学院,甚至还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这所职业院校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公开表示支持当地高校冲击国家“双一流”名单。比如,广东省将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6所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

12月17日,广东工业大学召开“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推进会。学校官方消息称,拟经过5—10年发展,若干学科进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世界主流大学排行前500强、国内前50强。“有条件要干,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在会上说。

据中国教育报近日报道,山西大学正在向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发起冲击。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今年9月撰文介绍,清华大学将制定实施新一轮“双一流”方案,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完善交叉学科建设机制。

“在历史上,日本也曾希望通过政府的扶持加快大学的发展,但效果并不理想,2004年左右日本果断开始了大学法人化治理改革,增强大学自主性。在这之后,日本大学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反而增加了。”储朝晖说。

“‘双一流’建设给国内大学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但大学能不能办好,责任主体、关键因素还在于大学自身。”储朝晖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