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大数据! 报考人数“断崖式下降”, 北大清华强势回归! 3年强基深度揭秘!

2022年5月1日,2022年39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强基计划”报名人数终于出炉了,与2020、2021年相比,2022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数量增加了3所,但是,“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却下降了整整103万人,令人惊讶!

综合2020、2021、2022年强基计划报考人数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中提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折射出“强基计划”的演变趋势。请看我们的详细分析。

一、2020年“强基计划”报考:场面火爆,却遭寒流

2020年1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强基计划”招生改革的文件,“强基计划”代替了执行了10多年的“自主招生”,标志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进入到“强基时代”。“强基元年”也就此揭开了序幕。

1、“强基元年”招生呈现出9个档次

从“强基计划”招生计划的数量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最多,各达到900人。是“强基计划”招生人数的“航空母舰”,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

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6所高校,招生人数为210人。属于“强基计划”招生的第二档次。

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所高校,招生计划为180人,属于“强基计划”招生的第三档次。

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6所高校,招生计划为150人,属于“强基计划”招生的第四档次。

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招生计划为120人,属于“强基计划”招生的第五档次。

中国人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招生计划为90人,属于“强基计划”招生的第六档次。

吉林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2所高校,招生计划为60人,属于“强基计划”招生的第七档次。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招生计划仅为30人,属于“强基计划”招生的第八档次。

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当时属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院校,2020年未进入“强基计划”招生试点。属于“强基计划”招生的第九档次。

2、“强基元年”报考人数出人意料

2020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招生简章先后出炉,人们发现,“强基计划”招生投放的计划绝大多数都是不被家长、考生看好的“冷门”专业。当时,各种舆论议论纷纷,不过,“强基计划”报考的人数令人吃惊。

据统计,2020年“强基元年”“强基计划”报考人数达到了空前的1333639人。是当年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招生总计划6090人的219倍,令人惊叹。

其中,中山大学报名人数达到了77981人,夺取了“强基元年”报考的冠军。北京大学以65911人,获得报考的亚军。浙江大学以62143人,获得报考的季军。

3、“强基元年”“强基计划”报考“火爆”,大大超出了“强基计划”招生计划的预料

2020年,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报名人数均超过五位数,报名人数最少的中央民族大学,也达到了10656人。从报名人数的倍数看,中国海洋大学夺得倍数冠军,达到588.83位。中国农业大学夺得亚军,达到577.37倍。中山大学夺得季军,达到519.87倍。

报考倍数最低的是清华大学,为65.51倍。北京大学报考倍数倒数第二,为73.23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考倍数倒数第三,为139.78倍。

4、“强基计划”元年,招生遭遇“寒冬”

据统计,包括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均未完成“强基计划”的招生目标,使“强基元年”招生蒙上了阴影。

二、2021年“强基计划”报考:继续火爆,皆大欢喜

1、报考火热,冠军易主

2021年,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强基计划”报考,形势继续火爆。共有1873278人报考,是2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招生计划的307.60倍。比2020年的近219倍,提高了88倍。

报名人数一年间,增加了539679人,夺得2021年“强基计划”报考冠军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报名人数95467人。北京大学以82920人,蝉联“强基计划”报考亚军。浙江大学以81669人,蝉联“强基计划”报考季军。

而2020年“强基计划”报考冠军中山大学,在2021年报考人数是75360人,比2020年下降了2621人,成为2021年“强基计划”报考唯一下降的高校。

2、武汉高校,形势大好

华中科技大学不仅夺得“强基计划”报考冠军,报名增长人数58895人,也获得第一,报考增长达到795.56倍,获得当年亚军。

武汉大学报名增长26616人,获得报名增长人数亚军。东南大学以增长24118人,获得报名增长第三名。

3、报考人数,全部超过五位数

从绝对报名人数看,中央民族大学以报考14645人,名列第36位。国防科技大学以18080人,名列第35位。中国农业大学以23258人,名列第34位。

其中,中央民族大学在2020、2021年,连续两年排名第36位。国防科技大学由2020年的第34位,下降到第35位。中国农业大学由第32位,下降到第34位。

4、报考倍数,数据惊人

电子科技大学以报录比955.07倍,夺得报考倍数冠军。中国海洋大学以799.57倍,获得报考倍数亚军。华中科技大学以795.56倍,排名第三。

即使是报名倍数最低的高校,清华大学的报名倍数是89.14倍,排名第36位。北京大学以92.13倍,排名第35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以231.21倍,排名第34位。

2021年“强基计划”报名形势的火爆,由以上数据,即可“管中窥豹”。

5、强基招生,迎来春天

据统计,2021年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绝大多数都完成了招生计划,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还分别超额完成了招生目标,北京大学超过30人,达到3.33%。清华大学超过原计划126人,超过原招生计划的14%。

这充分说明,“强基计划”作为进入国家一流大学的捷径日益被家长和考生认同,“强基计划”的拔尖人才培养目标,也得到了家长和学子的认可。

三、2022年“强基计划”报考:断崖式下降,调整期忽至

1、报名人数“断崖式下降”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试点学校虽然增加了3所,但是报考人数却出现“断崖式下降”。据统计,2022年39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报名人数,比2021年下降了1039490人,报考人数跌破100万人,仅为864917人,为2021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数的46.17%。

2022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数陡然下降,超过半数,这意味着什么呢?只有一个信息,“强基计划”已经到了调整时期了。

2、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强势回归,四川大学夺得季军

从2022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数的角度看,北京大学以44832人,夺得冠军。清华大学以44120人,获得亚军。四川大学以38057人,排名第三,获得季军。

从“强基计划”报考人数的倍数看,电子科技大学以388.30倍,继2021年后再次蝉联报名倍数冠军。中国农业大学以347.40倍,获得报考倍数亚军。中央民族大学以287.2倍,获得季军。

但从报考倍数来看,清华大学以49.02倍,排名垫底。通算下来,清华大学已经连续三年在报考倍数上“折戟”了。北京大学以49.81倍,排名倒数第二,也是北京大学连续三年排名倒数第二。

天津大学以88.68倍,成为报名倍数倒数第三位,是报名倍数倒数的“新军”。

3、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2022年报考人数,均负增长,表明考生报考趋于理性

2022年,“强基计划”报考下降人数最多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下降了62764人,下降率达到了65.74%。

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招生计划只有120人,考上强基计划的可能性较小,除了反映了家长和考生报考的热情下降,也反映了考生在报考时趋于理性。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报考人数下降了50718人,比2021年下降了65%。排名报考人数下降高校的第二位。

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考人数下降了48537人,比2021年下降了59.45%。排名报考人数下降高校的第三位。

浙江大学“强基计划”报考人数下降了47716人,比2021年下降了58.42%。排名报考人数下降高校的第四位。

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报考人数下降32170人,比2021年下降了54.27%。排名报考人数下降高校的第十四位。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报考人数“断崖式下降”,与2022年招生简章中,要求在高考出分之前举行选拔考试,并锁定学生档案,直接相关。

4、首次出现报考人数不足10000人的局面

从2022年“强基计划”报考人数看,不足10000人的有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

其中,中国海洋大学报考人数为7478人,创造了三年来“强基计划”报考人数新低。看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报考的形势,是不容乐观的。

综上所述,2022年“强基计划”报考,既有报考“新军”,新“热门”专业加入,新招生政策的改变,也有“强势回归”的情况,更有令人意外的“断崖式下降”。报考趋向理性也罢,考生不愿逐利“鸡肋”也罢,都说明“强基计划”招生到了一个调整期。

在理性与逐利的博弈当中,总是理性与逐利相互牵制,只有找到理性和逐利的契合点,“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才会进入到平稳的发展时期。期待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和报考,会有耳目一新的变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