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雪峰老师,很多人认识他都是通过一些“网红视频”。
我也不例外,他的两个视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不是因为他讲得有多好,而是个人并不是很同意他在视频中的观点。
特别是自己经历过上大学、参加工作、再辞职去考研、再参加工作以后,更是不能同意张老师的某些观点。
下面,就列举两个观点大家一起讨论。
观点一:上大学就要去“北上广”
这个观点本身看起来是没有问题的。
大城市确实有大城市的好,不光能够增长见识,还能够拓展眼界。
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对于高考生来说,却有两个很现实的问题。
① 存在一个“性价比”的问题
个人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时像一些大城市的学校“性价比”并不高,由于其存在地域优势,这些大学的分数线“虚高”。
举个例子,比如,你的高考成绩在本地可以上个“211”大学,但是,如果是去“北上广”,那可能只能上个“双非”一本大学。
经历过就业、考研、再就业以后,个人认为学校的档次真的很重要,等毕业找工作时,没人会关心你从哪个城市的学校毕业的,只会关心你从哪所大学毕业的,这就是现实。
② 将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上广”的又有多少?
我们填报高考志愿,可不能只顾着眼前,还应该想想将来。
光从最近几年不断增长的考研人数就能看出来,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其实都选择了继续升学(保研或者考研),主要原因还是整个就业环境不好。
那么问题来了,大城市的毕业生,毕业后能留在本地的又有多少呢?
如果,毕业后不选择留在本地就业,而是选择回家乡发展。
或者说毕业后选择了考研、保研,那么“双非”院校基本上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
我想,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留在这些大城市的概率会很低。
所以说,个人认为,普通人家的孩子,高考志愿填报时还是应该以大学档次、专业为主。
观点二:宁可选择“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也不选择“兰州大学”
这个观点,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张老师对其第一个观点的延续或者佐证。
张雪峰老师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还不惜搬出自己亲戚家的孩子。
他在视频中的原话是这样的。
“就是我们家的一个亲戚,我给他报志愿的时候,报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他的分数是能上兰州大学的。就算是去北京的一个非985、非211大学,也不要去西北的985大学……后来他发展得很好,也非常感谢我给他填报的志愿”。
说实话,看了这段视频,真的有点生气,生气是因为这种观点可能会对考生与家长造成误导。
关于张老师的这个观点,自己完全不能苟同,原因前面也已经讲了,下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些信息,来看看这种观点到底有多离谱?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想,各个大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就是最好的佐证,因为,那可是几十万考生与家长深思熟虑后才做出来的选择。
我们先来看一下,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在黑龙江省的录取分数线(理科)。
可以看到,最低分是518分,全省的位次是13032。
然后,再看兰州大学,2021年在黑龙江省的录取分数线是548分,全省的位次是8150。
可见,这两所大学并不是一个档次的大学,能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考生,可能压根就上不了兰州大学,因为分数不够。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两所大学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情况。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1年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是492分(普通类,物理必选专业组02)。
然后,我们再来看兰州大学,2021年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612分(普通类专业组03物/地/生),其他组合分数线都在610分以上。
真的是不比不知道,一对比吓一跳。
兰州大学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直接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出了100多分。
这又该怎么解释?
莫非是北京的考生脑子都“瓦特”了?非要放弃北京科技大学这么“好”的大学,放弃北京这么发达的城市,跑到“鸟不拉屎”的大西北去读个“985”大学吗?
很明显,张老师的观点不太能站住脚。
写在最后的话
所以说,高考志愿填报,个人认为还是应该以学校档次、专业选择为主。
在你的分数能够得着的情况下,肯定要选择档次最高的大学。
首先,能上“985”大学就不要上“211”大学,强势“211”大学除外,为了选个好专业,上强势“211”大学也可以。
其次,能上“985”大学,就一定不要去选择“双非”大学,哪怕学校是在“北上广深”。
因为,等你毕业后,找工作时、考研时、考公务员时,就会明白“985”大学头衔到底有多重要了。
还是那句话,没人会在意你去了哪个城市读的大学;他们只会关注你毕业于哪所大学。
你的本科毕业院校,将会是你一辈子的标签。
还有,就拿保研率来说,“985”大学的保研率,绝对不是“双非”院校能够可比的。
最后,我们长见识的机会很多,而读大学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何况,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信息流通速度绝对超乎我们的想象,长见识,并不一定非要去某个城市才行。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同看法评论区见。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