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 高考

高考本应该是考生的战场, 绝不应该变成各界人士展示才华的秀场!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拉开了帷幕,全国上千万的学子将在这未来的三天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发挥,为过去的12年寒窗苦读画上一个或圆满或不尽如人意的句号。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宣称不是一考定终身的年代了,但全国上下依然无比地重视这一年一度的盛会,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关注着高考的一举一动,家长和老师自不待言,社会上也都拿出最高的规格来保障高考的顺利进行。但现在的高考已经越来越变成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秀场了,甚至很多事情与高考的关系感觉越来越远了。

每年被大家热议的高考题目就是出卷老师的秀场。每一个出题老师为了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都要挖空心思地进行创新,至于是否符合国情或者学生的感受则根本不在考虑之列。像昨天的关于《红楼梦》的作文,就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虽然我本人没有看到相关老师发表的解读内容,但绝大多数的所谓文人都大呼头痛,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就算是一些文采比较好的人,解说也是五花八门,都在庆幸自己早出生了几年。真心心痛阅卷老师,应该按照什么标准判断阅卷呢?

而安徽一位家长的痛骂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安徽的作文题《跨越再跨越》,硬要孩子们写北京两次奥运会带来的变化,关键是绝大多数孩子根本就没有去过北京,更没有时间观看奥运会,同时这届学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几乎刚上幼儿园,怎么能写出北京的变化呢?确实过于故弄玄虚、脱离实际了。我实在想不出没有亲眼看过北京更不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该如何编呢?这样不接地气的题目,到底是为了满足谁的需要呢?学生肯定不需要。

最近几年,网上经常爆出家长和老师为了给孩子一种美好的心理暗示,男老师和家长穿旗袍助威的新闻,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暗示,包括拜孔子、吻杨过是稳过、吻任盈盈是稳赢等等,估计金庸老先生也想不到自己书中虚构的人物名字居然能够成为高考的门神。那些穿旗袍的男老师和男家长,真的很美吗?看上去都怪怪的,如果说审丑还差不多,同时谁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他们才是主角,我们在学校教育孩子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学,但又言传身教的在给他们灌输封建迷信,让孩子应该相信什么呢?如果穿旗袍就能旗开得胜,那么还要刻苦学习干什么呢?从小到大无论男女都穿旗袍好了。

当然每到这一天也是众多媒体秀才华的时候,应该说绝大多数媒体无论怎么在语言上创新,都中规中矩。昨天,《读者》的一篇祝福稿就发生了严重的翻车事故了,这篇文章引用了唐朝人士黄巢的那首著名的诗篇《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时祝福所有的高考学子都能得偿所愿,不负十年之功。出发点是好的,但这首诗用在这里真的合适吗?这明明是黄巢高考失败后才写的,这是几个意思呢?按理说能够做编辑的人,文凭肯定不低,也肯定比我们普通人更理解这首诗的背景,怎么能够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还好他们编辑部可能意识到不妥,马上删除了文章,但这种标新立异的作秀肯定是以失败告终了。

每年高考都会有舞弊的消息爆出,今年也不例外。昨天网络上就开始有这样的传言,说数学考试的试卷有“泄题”的嫌疑,教育部昨晚也紧急回应了,已经报案。但也发现了所谓的占坑帖进行炒作,也就是事前先发布一条无关内容的帖子,考完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这样做法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一点都没有,还彻底暴露了自己,费尽心机地把手机带进去,就为了拍摄一下试卷炫耀一下吗?这是考试舞弊行为,这些学生今年的高考算是泡汤了,这样的作秀到底图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

高考是对所有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广大的考生。家长和老师只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就好了,没有必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更不要喧宾夺主,各路媒体送上良好的祝福也要发自内心,不要标新立异追求视觉效果,至于出试卷的专家们,真的没有必要太多的展现自己渊博的学识,如果很多 生都能达到专家的境界,那么专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高考只是孩子们的一个战场,不应该成为各界人士展现自己“才华”的秀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