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官方网站公布了该校2020—2022年三年间,“强基计划”录取的总人数,即2621人。
根据以往北京大学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录取人数,可以推出北京大学2020年、2021年“强基计划”录取的具体人数。
一、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入围人数及录取人数分析
2020年被称为“强基计划”招生元年,即“强基元年”。这一年,北京大学“强在计划”报名人数达到了65911人,是录取总人数900人的72.23倍。
当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人数仅次于中山大学,报名人数排名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第二位。
而2020年,由于“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没有被广大家长、考生所理解,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一样,均遭遇“强基寒流”。
北京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录取总人数仅为842人,差58人没有完成招生计划。但是,与之相反,清华大学却赚得“盆满钵满”,以930人的出色“战绩”,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令“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均侧目相看。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初审入围总人数是5400人,录取率仅为报名总人数的1.28%。占入围总人数的15.59%。
不过,时过境迁,家长和考生们也逐渐清醒过来,2021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继续往下看。
二、2021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入围人数及录取情况分析
2021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人数达到了82920人,比2020年增加了17079人,增长率达到了25.91%,增加了1/4强。
总报名人数仍然排名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第二位,是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计划的92.13倍,报名总人数仅次于当年排名第一的华中科技大学。
2021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录取总人数突破了招生计划,达到了930人,录取率占总报名人数的1.12%,比2020年下降了0.16%。占入围总人数的17.22%,比2020年提高了1.63%。
而这一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人数达到了空前的1026人,超过原招生计划的126人,外溢率达到14%。这反映了“强基计划”招生宗旨和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被家长们、考生们所理解。
三、2022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入围人数及录取人数详细分析
2022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总人数44832人,仅为招生总计划的49.81倍。虽然北京大学报名总人数排名39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第一名,实现了历史突破。
但是,2022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总人数比2021年下降了38088人,下降率达到了45.93%。
这意味着2022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总人数是849人,没有完成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计划。距离总招生计划仍然有51人的缺额,占比5.67%。
从录取情况看,录取率占报名总人数的1.89%,占入围人数的15.72%。
四、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深层次原因揭秘
北京大学在2020年,就没有完成“强基计划”预定的招生计划。2022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再次“遇冷”,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基计划”招生竞争过于激烈,部分考生不愿意成为“陪考者”
2022年,39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报名人数,比2021年下降了近104万人。“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扩容”3所高校(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但报名人数不升反降,直接反映了一些家长和考生不愿意“陪考者”的心态。
2、“强基计划”设置的专业,仍然不被家长和考生所理解
2020——2022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设置,未作出调整。没有与其他高校一样发生变革,仍然是数学类、物理学类、力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类,等十大类。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推出的十大类专业,均为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估为A+类的专业。但是,仍然不能激起考生们的兴趣。
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推出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西北工业大学推出航空航天类专业,东北大学推出自动化专业,这些创新做法,似乎值得其他“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学习和借鉴。
3、北京大学坚持“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不录取未达到招生标准的考生
“强基计划”推出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基固本,加强基础学科的研究。通过小班化培养,选拔和培养的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拔尖人才。
如果考生未达到招生标准,“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可以采取在新录取的本科生中,继续选拔。这种做法,在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过程中,已经尝试过。
不过,北京大学坚持招生招收优质生源、宁缺毋滥的总原则,是符合“强基计划”招生原则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北京大学的做法,令人敬佩。
4、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招生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了有效弥补和加强
近年来,北京大学通过全国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保送生,录取到一部分学科顶尖优秀学子。
此外,北京大学还通过“数学英才班”,“全球精英人才选拔A计划”,“物理卓越人才计划”,提前录取了一大批顶尖生源。
据报道,2022年北京大学“物理卓越人才计划”招收到的年龄最小的优秀学生,是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外国语学校初三年级的姚秉宸。由此可见,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失之东隅”,却在其他招生方式上“收之桑榆”,有失有得,仍然是招收优质生源的成功高校。
总而言之,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并不缺少优秀生源,他们缺乏的是最顶尖的优质生源,缺乏的是具有创造力的“偏才”。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大学并不是“强基计划”招生的“失败者”,恰恰相反,北京大学是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的“胜利者”。从这个角度上说,网友们与笔者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相信一定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