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科研因地制宜 ,教学因材施教!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李康

科研因地制宜教学因材施教

——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李康

手术台上,她冷静睿智;日常生活中,她亲和幽默……这是不少患者在接触过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康后给出的评价。2023年初春的下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李康主任,她步履匆匆地穿梭于住院部13层的病房中,细心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

作为北大医院第一批来太原市中心医院履职的专家,从去年8月份开始,李康吃住在医院,抢救病重患者、组织医学研讨、优化就诊流程,为推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李康从医多年坚守的信条。从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她将此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守衡不怠。

她用心对待患者,尽己所能为他们解除病痛。19岁的花季少女小云(化名)间断心悸6年,从初中一年级开始不能参与体育运动,辗转各大医院寻医问药,常年口服多种药物治疗,不仅效果差,且副作用困扰多年,6年的求医之路使小云失去了花季少女本该拥有的青春和活力。

当得知北大医院心内科专家李康现在常驻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时,小云第一时间赶来就诊,求助解决困扰多年的噩梦。

对待这个年轻的疑难病例,李康格外上心。“正常人一天的心脏跳动是10万次左右,而小云一天有2到3万次早搏,这意味着她的心脏一天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跳动不正常”,李康表示,小云的病情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学习和生活。

由于小云的频发室性早搏起源于希氏束旁,消融难度大、风险高,稍有不慎容易损伤传导束甚至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李康认真分析病情并谨慎确定手术方案。手术当日,她聚精会神,娴熟耐心地进行了精准标测和射频消融,小云手术圆满成功,术后室性早搏完全消失。19岁少女迎来全新人生。

学习就是提高的过程

对待病患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术研究一丝不苟。李康表示,心内科涉及的亚专业有很多领域,而自己专攻的方向,简单地来讲就是心律失常——“心跳得快、跳得慢、跳得不齐。”

她补充,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以及人口迅速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这对医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业务综合能力,让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快速成长迫在眉睫……”

“在北京,我白天的工作就是看病人、做手术、会诊研讨,晚上八九点回家后,会额外给自己加压,复盘病历资料和阅读专业文献”,李康解释,北京的工作和生活虽然紧张,但很充实,就像海绵一样,每天都吸进新的水分,内心是充盈丰满的。所以,来太原后,她将这种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积极延导过来。

于是,在周一上午门诊,周二、周四手术之余,李康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在了MDT多学科会诊和学术研究,以及医疗团队人才培养方面。“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不是单单一个医生能决定的,而是整体团队的协作水平,这就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业务过硬、能力过硬、见识过硬。”

每次参与MDT多学科会诊,同事准备积极,兼有收获,这让李康很满足。她笑言,其中一次线上MDT,邀请了北京专家参加,针对当下心内科的疑难杂症,专家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分享给年轻医务工作者,并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施展才能时,自己内心说不出的满足。“学习就是提高的过程,我觉得这样的研讨很重要,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业余时间做医疗科普

除了门诊、会诊、查房、手术……李康还曾在抖音号上开辟了健康账号,为大众科普一些与心血管病相关的保健知识。

“希望这个账号,可以帮助大众提高甄别能力,掌握一些必要的医疗常识”,李康表示,目前账号已上传了60多条视频,都是非常可靠的医学信息,“其中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比较受欢迎,例如什么时候喝咖啡不容易引起心慌。”

回看来太原工作的半年时间,李康内心恬淡而平实。她表示,因为痴迷古城太原的千年文化,她很愿意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提升本地医疗服务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在北大医院和太原市中心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双向保障的绿色通道,这便于引进优质资源,传导先进技术,对于患者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目前,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李康正致力于培养人才,推动科室向学术型、研究型科室转型,“科研注重因地制宜,教学还需因材施教,未来阶段,我将努力把临床工作转变成区域数据,拿出真实可靠的研究成果。”

从医20年多年,没有豪言壮语,唯有勇毅前行,李康用她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春秋砥砺,韶华成诗,演奏出一曲大医仁心的华美乐章。

全媒体记者南杰

通讯员马剑茹

编辑/郑倩检查/常崇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