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考85分就达到学科基本要求, 还有必要花精力卷到95以上吗?

记者丨李鑫邦

综合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报 南方评论 界面新闻

近日,北京大学?校报发文《放弃绩点——成绩评定改革在“生科”》,调研学校成绩评定改革推行的情况,一经发文,引起广泛热议。

文章中显示,在高强度的学业考核压力下,无数学生为了总成绩提高一、两分而陷入不必要的内卷泥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展开试点改革,放弃GPA排名,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

大学已开始进行“不要太卷”的评价改革探索,这对中小学教育的评价发展有无参考意义,又值得教师与家长们对学子培养有何启发呢?

“GPA”即是“平均成绩点数”(Grade Point Average),这是目前一些大学评价学生的关键指标。

GPA有多种计算方式,以标准4.0算法为例:

分数段:90—100分,绩点:4

分数段:86—89分,绩点:3.7

分数段:83—85分,绩点:3.3

分数段:80—82分,绩点:3

分数段:76—79分,绩点:2.7

分数段:73—75分,绩点:2.3

分数段:70—72分,绩点:2

分数段:66—69分,绩点:1.7

分数段:63—65分,绩点:1.3

分数段:60—62分,绩点:1

将学生每门课程的绩点乘以学分,加起来以后除以总的学分,即得出平均分:

GPA=(每门课程的学分数x对应课程的绩点)的总和÷学分总和

(不同学校GPA计算方法存在差异,以各高校官方网站为准)

因为绩点是奖学金评选、保送生资格评选以及申请国外大学的重要参考,所以这也成为了许多学生追求的唯一对象。

很多高校在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时,申请条件需要专业成绩排名突出。甚至毕业求职时,不少用人单位也将“绩点”当作一个“敲门砖”。例如,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2024年校园招聘的公告中显示,“原则上百分制学业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或学分绩点在3.4及以上,或在本专业所有学生中排名前30%。”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2024年校园招聘公告

由此看来,无论是继续学习深造还是毕业求职,都需要得到更高的绩点,于是,学生们便在选课和学习上做出了相应的策略。“现在选课只想选择分高的课程,根本不会选自己感兴趣的,得‘分’为王。”大二在校生周同学告诉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因为自己将来想要保研,所以从大一开始,就不断地“卷”GPA进行“刷分”,无论该课程是不是“水课”,只要分高,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对自己更为有利的课程。

另外,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在各个社交平台中发现,有很多网友发帖分享“如何刷绩点”“无痛版绩点提升方法”“提高绩点捷径”等,相关浏览量及评论也已上万。

社交平台中关于提升绩点的方法

为“终结”上述问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展开试点改革,放弃GPA排名,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

北京大学校报发布成绩评定改革

在《放弃绩点——成绩评定改革在“生科”》一文中提到,在大学,学生们“内卷”成绩已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对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而言,除了本身庞杂的专业课外,还需要掌握大量的数理化和计算机相关知识,相比其他院系课程学分要求更高,并且大部分同学会选择较早地进入实验室学习,对GPA的追求更是让大家分身乏术,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去听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一味追求高绩点形成的内卷,也使得学生在选课和学习上的应对策略发生了改变。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平介绍,“为了获得更高的得分,很多同学会在考前刷往年题,甚至会给教师写信,直接恳求给予更高的分数。”

根据之前其他院校成绩评定探索的经验,生科院采取“粗线条等级制”评定方式,学生的成绩可以采用5种评定方式:A(85-100分)优秀、B(75-84.9分)良好、C(65-74.9分)合格、D(60-64.9分)基本合格、F(60)不及格。

成绩的综合评价用优秀率(A%,成绩为A的课程所占的比例)和优良率(AB%,成绩为A和B的课程所占的比例)替代绩点。对于单门课程而言,成绩优秀率原则上不超过40%,不及格率原则上不超过5%。

其实北大生科院对于取消绩点的改革措施已经多次部署。2021年5月,生科院向2019级、2020级学生发放了“关于试行等级制成绩评定的调查问卷”。当年12月,生科院又向2020级、2021级学生发放了第二次问卷。

据了解,第二次问卷收到了177名填写者的反馈。92.94%的受访学生选择“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避免本科生唯分数论,减轻同学们内卷倾向”。88.18%的受访学生希望试行等级制评定,此外占比过半的受访本科生希望在必修课中试行非百分制的方式去评定成绩,用优秀率和优良率替代绩点。

不仅北京大学,早在2015年,清华大学就宣布了全面改革现有学业评价体系,从2015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起,用A、B、C、D、F等12档等级记录学生的成绩,而不再是百分制。

2019年5月20日,清华大学发布了GPA改革方案,方案提出,“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是教师的学术权利,教务部门尊重教师的学术判断,不在成绩评定工作中设置指导性的优秀率指标,”同时,2019年及以后入学本科生的成绩记载方式将不再有“对等百分成绩”。

除此之外,2021年,据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消息,复旦大学针对“绩点为王”的保研提出了新的举措,“申请人平均绩点成绩被折算为百分制学业综合成绩,再按70%权重计入遴选总成绩,申请人参军入伍服兵役、参加志愿服务、到国际组织实习、科研成果优秀、竞赛贡献突出等指标,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专家审核小组严格审核认定后,按最高30分纳入遴选总成绩。”

在取消绩点改革的推文一经发出,有网友坦言,“感觉没什么变化,以前焦虑低分,现在焦虑得‘B’,等级制也没有彻底解决‘卷’的本质。”并且,对于之前绩点名列前茅的同学来讲,因为拉不开差距,所以等级制也并不友好。

但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实行等级制实则是降低评价的精度,淡化排名、弱化竞争,让同学们可以跳出“绩点”的束缚,有更多的时间去选择能够提升自己的课程,而非只能选择“水课”。

推文发出后,网络中最为激烈的讨论便是“这样的学业评价改革是否适合更多院校?”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世强曾表示,学业评价改革的措施确实要因地制宜,“如果认为‘粗线条’学业评价方式适合其学科发展,都可以试行”。

另外,他还认为,无论是采取等级制还是百分制,本身都是形式。改革的真正核心在于:呼唤教育初心的回归。“大学要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王世强也指出,“一门课程,如果能考到85分以上,从知识掌握上已经足够好了,没有必要再花很大的精力达到95分以上。”为了提高一两分、三五分而“内卷”是不必要的,以自由性、综合性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才更加适合学生发展。

在他看来,改革并没有放松对成绩中下游学生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应只着眼于成绩,而要多注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交叉学科的学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