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小学

北京市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央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记者 吴佳怡)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消息,为聚焦扩优提质,北京市以提升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工作重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五育并举,优化资源布局,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党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构建有力有效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治理机制。根据中办、国办《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进一步细化标准,既注重提高“均衡”水平,更突出强调“优质”。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印发《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4个方面14项重点工作任务,健全专班协调、项目推进、清单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机制。统筹各部门各负其责、协同联动,在布局规划、项目审批、资金投入、教师编制、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全力保障。压实区级主责,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重要内容,督查结果纳入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有关文件精神,出台《北京市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方案(试行)》1+5配套文件,按照“三年三步走”的改革目标,有力有序推动改革发展。将党的建设和教育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党组织全面领导中小学校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基本建立,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利用首都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党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全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研制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15个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持续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在全市启动中考改革质量月活动,市区两级教研员和责任督学深入学校,关注“怎么教”和“怎么学”,针对性地加强学科教学指导。加强科学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科学素养,建设241个科技教育示范校和90个学生金鹏科技团。启动全市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推进“有组织的阅读”,深入开展“书香燕京”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加强体育、美育工作,研制《加强学校体育美育资源条件保障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积极推动全市中小学校配备健康副校长,保障体育课时和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成功举办北京市第一届小学生运动会。持续开展学生艺术节、戏曲进校园等品牌活动,认定370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大力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构建因地制宜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体系。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教育家”校长教师涵养项目、北京市卓越校长教师培养计划、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发展工程等重点培养项目。实施强师计划,开展暑期基础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全员实训,覆盖全市近19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优化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大财政投入与资源整合,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实施中小学操场改造计划,近三年投入市级资金15.9亿元,累计改造操场面积594.7万平方米。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5.3亿元,目前共改造1.9万间中小学教室灯光照明设备、1.8万路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813个中小学厨房的互联网线路。发挥市级转移支付资金的统筹作用,资金向远郊区等教育薄弱地区倾斜,远郊区平均投入占市级转移支付总额的60%。“十四五”以来,连续3年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增加学位11万个。其中2023年度完成“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实事任务,新建、改扩建学校35所,新增学位3.8万个。在“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17所优质中小学校,累计形成优质学位3.1万个。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印发《北京市统筹主城区与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方案》,统筹365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义务教育学校,促进课程、活动、师资、教研、管理等教育要素和优质资源有序流动。强化数字赋能,建好用好北京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空中课堂),着力推进200个“双师课堂”学校试点,3000余名教师参与,以常态化“双师课堂”教学实践促进优质资源交流共享。试行教师开放型研修计划,动员全市约1500名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等担任指导教师,为远郊区的1.6万余名教师学员提供在线研修服务。实施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2023年1441名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开展在线辅导交流答疑,共计辅导14.54万次,郊区学生占比76.7%。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