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从收藏展示到教育研究——北京推动馆校融合打造“大学校”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记者罗鑫)“这里有丰富的实物展品,让我们对千年大运河的璀璨历史与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条曾经沟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令我们心生敬畏。”参观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师范大学朝阳金盏学校六年级学生吴思雨仍旧念念不忘。

不久前,首都师范大学朝阳金盏学校组织800多名师生走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开凿历史、通航功能、漕运管理以及非遗等方面内容。教师彭淑云说,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运河的独特魅力,还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北京地区博物馆加强馆校合作,探索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将博物馆资源与教育资源相融合,努力使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走进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数千平米的展厅里陈列着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的木作老物件,令人目不暇接。

“中国传统建筑的构造以木结构为主,在过去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木制工具也举足轻重。”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说,博物馆内设藏书室、教研室、活动室等空间,为公众体验集专业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木作科普手工体验课程提供了平台,助力大众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木作文化。

王文旺表示,博物馆的运营不应停留在展示加简单讲解的层面,而应带动参观者深入学习。“我们博物馆专门设置了课程开发部门,每更新一个展览,就会围绕展览内容开发一套木作科普手工体验课程。通过动手实践,让孩子们能够‘知行合一’,从而让博物馆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2020年,北京正式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北京市文物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北京备案博物馆达218家,全市每10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博物馆集群。

除了开发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利用博物馆资源空间开展特色品牌活动,北京还积极推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鼓励学校开设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王文旺介绍,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近年来与十几所学校达成合作协议,在课后三点半为学生们带来“木作里的科技”“木作里的艺术”“木作里的技能”等课程,博物馆还会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来设计和定制课程。

今年,北京连续第二年举办“北京博物馆月”活动。活动期间,北京将结合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通过北京市空中课堂平台,从历史、地理、物理等多个学科的角度向全市中小学生讲述大运河的故事。

如今在北京,博物馆承载的教育和研究功能愈加凸显。2024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在今年的活动中增加了馆校合作的内容,“创意表达”赛道文创子赛道与多所博物馆合作,面向全市中小学生选拔“中轴线小工匠”。

据悉,通过前期选拔的60名学生将参加为期5天的特训营,学习博物馆组织的理论、实操等课程后,制作以中轴线为元素的木工作品,获奖作品将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内展出。

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白崇说,围绕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北京近年来在推动国有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通过激发民间收藏活力、挂牌“类博物馆”、盘活非国有博物馆馆藏资源等方式,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