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 > 小学

师说一一0中学02丨杨英: 牵着蜗牛散步, 让学生慢下来

重庆市第一一0中学校语文教师杨英

时代迅疾向前,很多人都“慢不下来”,一刻不停地为学业、工作、生活奔波。

而重庆市第一一0中学校的语文教师杨英,却信奉教育是“牵着蜗牛散步”的过程,致力于让“慢不下来”的学生放慢脚步,沉下心去深度思考,去感受生活点滴之美。

“教育是慢的艺术,学生成长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杨英说。

“走出去”学习换位感知学生的需求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大行其道,被各类电子产品包围的初中学生也陷入浅阅读、浅思考的困境。每天都有大量信息向学生“扑”来,他们根本没时间停下来思考。

杨英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看似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出了课堂,却在作业和考试中频繁出错。

“精心备课,却收效甚微,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我想要传递给他们的知识?”

带着疑问,杨英开始了多方面探索:跟着学校团队“走出去”,学习先进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研究青少年心理学、大脑记忆、身体发育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现阶段年龄特点;观察学生做题、考试时的状态,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

杨英在观察中发现,学生在做题时普遍存在快速读题和答题的现象,审错题、答错题的情形大面积出现。她和其他老师讨论后发现,每一门学科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根本症结在于学生已经习惯了快餐式的思维习惯,导致不能准确判断和解决问题。

要让学生慢下来,必须先“静心”,那如何帮助学生静下心来?杨英想到了阅读。

慢下来沉下去让阅读和思考变成习惯

上课铃声响起后,杨英语文课堂的前10分钟,只能听到簌簌的翻页声。

杨英在学校开放周时的公开课现场

一开始推行“读书10分钟”时,课堂充满了躁动,但学生在得知没有读后感等任何“额外”任务后,心里顿时踏实了一大半。

“一般经过大半学期,学生基本就形成了习惯。语文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整个班就能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进入了专注阅读的状态。”杨英说,开始推行“读书10分钟”时,觉得很心痛,害怕浪费时间。但后来发现,虽然40分钟的课少了10分钟,但学生们听课时的注意力更集中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学生静下来后,杨英开始慢慢在阅读中加入更多的思考,以“读+说”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除了课堂上的“读书10分钟”,杨英还给学生们在课后增加了阅读任务,并会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学生分享感悟。她鼓励更多学生上讲台,锻炼学生思考、口语表达能力及胆量。

经历了“读”“读+说”两个阶段,杨英又将难度升级到“写”。学生需要针对自己的思考提炼出中心点,并写下读后感。“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进行深度思考了,他们需要从发散的思维中提炼出一个中心点,然后完整构思,用稍微精练优美的语言形成文字。”杨英表示,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墨水”积累,学生们都觉得有话可说,对读后感也不那么反感了。

从“读”到“读+说”,再到“读+写”,杨英利用三阶段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们一步步从慢下来阅读过渡到“沉下去”思考,从而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

阅读效果,最直观的反映是在日常写作和考试成绩上,看着学生们阅读和写作能力越来越强,语文成绩不断提高,面对挫折能更好应对时,杨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师生间有了“小秘密”

在杨英看来,语文是与灵魂和生命联系最紧密的学科。除了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会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杨英还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在写作中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杨英会在每周末布置一篇随笔,让学生静下心来感受身边的事物,并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下来。作业本成为了她与学生们心灵对话的“秘密基地”。

于悦(化名)是杨英所教班级的一名学生,曾经因为一件事情跟班上同学闹了不愉快。于悦觉得某位老师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欠妥,就把内心的不满情绪写进了随笔里。

杨英看到后,在后面写了半页的文字,客观讲述了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杨英的文字,让于悦感觉到很温暖,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整件事情后,发现是自己没有正确看待事情结果,最后顺利跨过了这道坎。

在重庆市第一一0中学校从教9年来,许多学生都和杨英有着“小秘密”。“我没有站在一个老师的高度去评价学生,而是站在一个读者和写作者的角度,和学生进行一场平等的对话。这让学生们愿意把心里真实的想法写进随笔。”杨英说,这是她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中学短短三年,杨英让一届届学生在这三年中慢下来、沉下去,学会深度思考,学会看见生命中的美好,在自我培养、自我浸润中成长为一个个更有品格的人。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浸润,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精耕细作式的等待与理解。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书育人,需要慢下来。杨英,就是那个“牵着蜗牛散步”的人。

(文/徐小迪受访者供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