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皓鋆: 潜心科研 只为精准揪出“癌魔”

海西晨报记者曾昊然通讯员陈雯罗超

2005年,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的亚裔实习医生克里斯蒂娜·杨曾打动众多观众,她坚强独立、成绩优异,历经十年磨砺终圆儿时梦想。克里斯蒂娜·杨对医学的执着,触动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一位年轻小伙——陈皓鋆。多年以后,陈皓鋆沿着剧中这一角色的足迹,走上了医者之路,将青春献给那身"白色战袍"。

陈皓鋆(右)参加北美核医学会年会,和导师吴华教授合影。

留美学习每周6天埋头搞科研

八百年楚风雅韵,孕育了崔颢笔下《黄鹤楼》千古绝唱,也见证了"惟楚有才"的钟灵毓秀。陈皓鋆的母亲是武汉市青少年宫老师,在她的熏陶下,陈皓鋆小时候经常泡在少年宫,参加了美术、声乐、手风琴、游泳等各类兴趣班。那段经历,让他养成了静心学习的好习惯。后来,他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中读书,学校就建在同济医学院内,耳濡目染,渐渐对医学萌发了兴趣。

陈皓鋆的姑父是武汉市知名的胸外科专家,小时候,他经常见姑父为人开药、治病。"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患者有需要,热心的姑父就骑着自行车上门服务,随叫随到。"因此,医者仁心的观念,早早就根植在他的心中。

高考后,陈皓鋆考入湖北省医科院校,进入"象牙塔"。大学里,他不像许多医学生那样选择手握柳叶刀,而是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实习的时候,我认识了国内知名的核医学专家吴华教授,他的谆谆教诲,让我感觉到核医学学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2011年本科毕业后,陈皓鋆追随吴华教授的脚步来到厦门大学攻读研究生

读博的时候,陈皓鋆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赞助,被公派前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接受联合博士培养,师从国际知名的分子影像学专家陈小元教授,主要研究核医学放射性分子探针的构建,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那时候,他一周基本上有6天埋头在实验室里,常常凌晨2点还在做实验。实验结束后,回家稍稍休息,清晨又赶回实验室继续研究。在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工作,使他的科研能力突飞猛进,也为他后续开展科研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反复实验研发出新型肿瘤显像剂

2016年,博士毕业后,陈皓鋆回到厦门,成为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医生。核医学的工作,就是将含有微量放射性的药物经口服或注射到病人体内,通过药物本身发射出的核射线,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核医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恶性肿瘤十分狡猾,会把自己潜伏起来,干扰医生的判断。"陈皓鋆说,对于部分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常规影像技术存在诊断不精准的情况。为此,他将胃癌腹膜转移、乳腺癌骨转移、卵巢癌种植转移等容易漏诊、误诊疾病的诊断当成重点攻克的目标。

2019年,陈皓鋆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型核医学探针(显像剂)镓68研发。刚起步时,国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而镓68显像剂工艺的有效性又需要反复验证,他就不厌其烦地开展动物实验,反复测试显像剂在不同肿瘤模型内的显像效果,直到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为止。为攻克这一技术难关,他和团队连续进行了上百次动物实验,"朝8晚12"成为工作常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皓鋆带领的团队实现了技术突破,将实验成果成功转化到临床上。该团队自主研发的镓68全新靶点广谱肿瘤显像剂,可以针对胃癌、乳腺癌、卵巢癌、鼻咽癌等20多种肿瘤。与传统显像剂相比,新的PET/CT显像剂将疾病诊断灵敏度从传统的60%提升至90%,明显提高了肿瘤检出率,让"狡猾"的肿瘤无处遁形。

目前,陈皓鋆团队开展的几项新型镓68PET/CT影像诊断技术已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他的研究成果被北美核医学会(SNMMI)作为"重要研究成果",在2020年-2022年的学术年会上多次进行点评。

精准定位用"核导弹"消灭肿瘤

陈皓鋆为肿瘤患者进行PET引导穿刺活检。

"Fortunefavoursthebold."这是陈皓鋆微信朋友圈的签名。"幸运眷顾勇敢的人,这是美剧《行尸走肉》中的台词。它启发我在科研工作中要敢于啃硬骨头。"陈皓鋆说。

除了在诊断方面敢为人先,在治疗方面,陈皓鋆也不断探索、创新,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核素靶向治疗。据他介绍,核素靶向治疗就像人体内的"核导弹",弹头装的是治疗用的放射性元素,而打的靶就是肿瘤细胞,药物精准聚焦肿瘤细胞,不伤害正常组织,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可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性)、前列腺癌(激素抵抗)以及多种晚期实体肿瘤进行治疗。"该项技术的应用,给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和策略,为他们争取到新的希望。"

2022年,福州35岁的高女士患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在全身多器官转移,生存期仅剩3个月-6个月。当时,常规临床治疗手段已失效,当地医生建议她去新加坡接受肽-受体核素靶向治疗(PRRT)。高女士了解到,当时全省只有厦门市第一医院在开展PRRT临床实验,于是找到该项目主要研究者陈皓鋆。经过评估,高女士开始接受PRRT治疗。6个疗程后,她惊喜地发现,肝转移、骨转移的病灶明显缩小,甚至局部消失,低血糖症状较此前明显缓解。目前,高女士病情稳定,体重增长了10斤,精神状态很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经过陈皓鋆的努力,核素靶向治疗为越来越多类似高女士的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一线生机。"在热爱中获得快乐,在坚守中得到成长。"择一事,终一生,陈皓鋆说,他将继续怀揣这份热爱,在医学征途上一路生花。

特写

准90后是"科研达人"

作为一名"准90后",虽然年纪轻轻,陈皓鋆却已经成为一名"科研达人"。不久前,他刚获评"2023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研究型人才;2023年,他的论文影响因子总分(2023年累计发表SCI论文17篇,合计影响因子为189分)及研究活跃度在核医学领域排名全球前十,在国内位列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陈皓鋆曾多次受邀参加核医学领域顶级学术会议——北美核医学会(SNMMI)年会,并荣获"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临床研究奖"第一名,成为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医生。他还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福建省卫健委中青年重大科研项目"等多项资助。不仅如此,他还获评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并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