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甘肃第一位拥有博士学历的护士,也是甘肃第一位获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的学者。学生仰望她,觉得她天生强大,却不知19岁的她,也拿着中专文凭对着大学遥望。
她是兰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韩琳,可她不是天才。在中国,也有许多平凡的女性正在学术之路上筚路蓝缕,我们以韩琳为窗口,希望给大家一些坚持的勇气。
甘肃第一位的,她
“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是全球护理界最负盛名的荣誉之一。目前,在全世界仅有两千多人被授予该荣誉。8月9日,2021年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评选结果出炉,中国有28名护理专家入选。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甘肃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韩琳是其中之一。同时,她还是甘肃省及兰州大学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护理专家。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979年出生的韩琳,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论文百余篇。42岁的她如今已是教授、主任护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中华护理杂志》等多本杂志编委。
有意思的是,这位创造了甘肃“0突破”的女院士,没上过 。
从中专读到博士,没有逆袭的,她
从一个 都没上过的中专生到研究生,再到院士,听起来又是一篇“爽文”,但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逆天改命”?人的命运,都得用自己的血汗一笔一划书写。
1998年,19岁的韩琳从甘肃卫生职业学院毕业,分配到省人民医院烧伤科工作。工作之后,只有中专学历的韩琳决定要参加成人高考。
数学都没学过的韩琳要复习高等数学,只能下“血本”。她辗转请了当年一位兰州大学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当家教,每周上两次课,上了10周。每次上完课,韩琳不仅要做完课后作业,还要还要把所有的数学题演算一遍,直到全部会做才肯罢休。家教课上到后期,韩琳常常与这位家教争论,甚至提出一些家教回答不了的问题。
彼时还在工作的韩琳主动要求上夜班,这样,每当完成护理工作后,就能坐在办公室做练习题。备考期间,韩琳每天都过着这样的生活,最终在成人高考中,满分150分的高数,她考了135分,总分是当年报考华西护理专业的第一名。在考取硕士研究生时,韩琳也以总分397、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录取。
2006年,韩琳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是著名流行病学家乌正赉教授。因为韩琳是护理流行病学方向,乌正赉教授对她流行病学和统计方面的要求很高,除了护理专业课,韩琳还需要强化学习高级流行病学、高级统计学等课程、以及SAS、SPSS等分析软件。此外,韩琳读博期间研究方向主攻艾滋病的前端预防,为了能够掌握一手资料,她在当时全国艾滋病的重灾区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住了一个月。
2010年9月,韩琳回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成为一名医院管理博士后。2015年,韩琳放弃了东部和国外的工作机会,加入兰州大学护理学院。
没有一飞冲天,从中专生到大学教师、再到女院士,韩琳花了23年。
关于韩琳的经历,有人向她请教秘诀。
“有些能有什么秘诀,不过‘认真’二字。”
冲在疫情一线的,她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2020年1月25日,甘肃省正式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月21日起,韩琳便出现在疫情防控工作前线。
设立了预检分诊点、成立发热门诊,组织建章立制,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规范医院各个防控环节流程,制定应急预案……在完成本院工作的同时,她还参加疫情防控部署会,巡视各个疫情观察点,跟进疫情期间的护理工作,解决突发事件。
在那个仿佛看不到明天、令无数一线医护人员绝望恸哭的冬天里,韩琳可能是很多年轻后辈的希望。护士们说,“只要有她在,紧张的心情就会变得镇定从容,忙乱的工作就会变得井然有序”。
随着疫情发展,基层医院对培训迫切需求,1月29日上午,她面向甘肃省14个地州市158家医院8000余名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护理的远程培训,由于培训医院太多,线上培训分批次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钟。
此外,在甘肃省远程会诊平台,每天下午3-5点,她还安排开展专家在线咨询,为下级医院解决问题,一直持续到疫情被有效控制。
成为光的,她们
在很多人潜意识里,护士就是医院里的服务员。而在韩琳眼里,“护士与医生一样,都是专业技术人员”。她鼓励护理人员独立搞科研,“有难题就去检索答案,如果别人也不知道,那么就作为科研课题”。
在韩琳的影响下,医院里有多名护士考取了硕士研究生。那个曾经在值班室里熬夜复习想要考大学的中专生,如今有机会站上更大的舞台,从容地告诉更多人,她一直坚守着的这片学术领域是怎样的。
当然,还有她们——
来自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的曹英娟,近6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7篇SCI的她,2020年2月7日作为医疗队副领队、护理队队长率领医疗队赴武汉整建制接管两个新冠肺炎重症病区,至4月6日完成任务,她所在的医疗队是山东省坚守武汉时间最长、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且最后撤离的一支医疗队。
来自暨南大学护理学院的陈伟菊,在全国率先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以及临床护士工作模式改革,培养专科护士,开展高级护理实践,建立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临床护士三级控制网以及医护一体化查房等专科护理发展保障制度。还创立了“暨南国际护理论坛”,连续13年为国内外护理同行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交流平台。
她们不是只能被仰望的大牛,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领域内的佼佼者。
还有前几日获第48届南丁格尔奖的成守珍,来自中山大学护理学院的她。奔赴武汉抗疫,与150名医疗队队员一起奋战两个多月,她带领的团队在武汉协和医院累计收治患者246例,其中重症危重症占比超过90%。之后又转战驰援塞尔维亚。除了勇气,她还有多篇SCI在手。
今年6月,《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发布,国家将在女性科技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落实多项措施。
比如在两院院士选拔时鼓励提名更多优秀女性候选人;比如对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适当放宽期限要求、延长评聘考核期限”;比如在各类评选表彰中提高女性科技人才的入选比例等等等等……
随即,北京市、山东省、福建省也联合印发了相关措施,响应支持女性学者。
这些措施会让更多的女性学者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坚持下来吗?会有多少位女性学者,能借助政策支持,靠自己的力量成为一道照亮他人、照亮社会的光?
短期内,我们无法得出答案。但幸运的是,我们的世界里有榜样的力量,每当你累了倦了,对研究的终点失去了方向,抬头看看她们的星光,或许又能获得砥砺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