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宿舍,完成年度任务的200%;扩食堂,完成年度任务的264%;增学位,完成年度任务的273%,这几个提振人心的数字,是2021年甘肃省政府下达庆阳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交出的优秀答卷。这份答卷,饱含着全市教育工作者为立德树人而深耕不辍、躬行不止的博大情怀,渗透着全市上下为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满意度而勇于探索、寻求突破的开拓精神。
夯基础 提质量
从马莲河畔到环江两岸,从董志塬腹地到子午岭脚下,行走在革命老区庆阳的大地上,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丽的风景在校园,最动听的声音在课堂。
这些喜人的景象背后,是庆阳市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省政府下达庆阳市中小学“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为民办实事项目。这些项目的高质量完成,留住了教育事业急需人才,让农村学子吃上了营养健康的热饭菜,保障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庆阳市区范围逐渐扩大,城区学校布局不均衡与人民群众就近入学的需求矛盾日益凸显。据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赵艺介绍,近五年,西峰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缺口平均每年在3500个以上。在有限的条件下,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不遗余力地解决上学难问题,如庆阳市东方红小学的老师们让出办公室、西峰区黄官寨实验学校建设8个过渡性临时教室、北街实验学校和新建小学等学校改造功能教室用作教室。
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21年,庆阳市结合省列为民办实事学位增补项目,坚持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增位,实施了庆阳市实验小学迁建和庆阳四中扩建两个优质学位增补项目,项目新增优质学位3960个。
在上下合力推动下,当年秋季,庆阳市实验小学从老校区整体搬迁至南部新区,庆阳四中新建综合教学楼1幢。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普通教室、教具丰富的实验室、专业特色鲜明的音乐和美术教室内汲取知识的营养。
在农村,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学生生活条件,保障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庆阳市结合省列为民办实事食堂改造项目,在全市151所农村学校实施了新建、改扩建食堂项目。
西峰区周岭小学之前只有一间食堂,要为1432名师生同时提供就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营养餐供应。改造项目启动后,新建总建筑面积达732.92平方米的二层师生餐饮楼,有效保障了学校营养餐改善计划和食品安全,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就要让老师进得来、留得住,建好教师周转宿舍是我市实施的又一项省列为民办实事项目。
去年,为环县和镇原县新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48套,镇原县新集初中的教师周转宿舍已建成入住,环县毛井初中的教师周转宿舍也已全部具备入住条件。
省教育厅对庆阳市高效落实项目的做法和经验给予充分肯定,称“庆阳的省列为民办实事项目,有成效、有亮点,为全省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面对成绩,庆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石环周说:“教育是为当代计、为万世谋的民生大事,我们绝不能辜负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任!”
重优教 深改革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统揽教育全局、措施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庆阳市以高考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为导向,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庆阳市“优教庆阳”工程实施方案》 《庆阳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优+”工程实施意见》等制度性文件8份,推进教育改革,深入探索和实践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1年,庆阳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和实施“优教庆阳”工程,涵盖“管理、教学、学习、研究、评价”五个方面,以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良好,管理体制科学;教师教育情怀深厚,学校课程体系完善,课堂教学质量高;师生学习动力充足,学习方法科学,综合素质较高;建成一支数量充足、专兼职结合的教研员队伍,教研人员研究能力强、指导水平高、成效显著,教研机构职能作用发挥到位;建立聚焦质量、科学系统的教育评价办法为核心目标,构建全方位、深层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系统,努力实现“在庆阳学有优教”。
创新实施“三优+”工程,构建了一批“优质学校+”教育联合体、“优秀校长+”研修共同体、“优秀教师+”成长共同体,推动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让更多学生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为提升庆阳教育质量提供充足有力的资源支撑。北师大庆阳附属学校充分运用自身优势,指导华池一中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学校制度、革新管理理念等,带动县域 内涵提质发展,争取三年内将华池一中打造成全市一流、全省知名的省级示范性 ,壮大了“优质学校+”教育联合体的实力。
扎实做好高考备考工作是我市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据庆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李海霞介绍,通过不懈努力,去年高考,全市清北名校、全省理科前100名、600分以上学生、一本进线率均有提升。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先后组织开展模拟诊断考试3次,邀请省内外高考备考专家开展培训28场(次),召开高考备考研讨会10场(次)。主动应对后疫情时代,利用网络通道打破行动局限,教研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有力有效提升了教研活动的受众面和影响力。全年各类教研活动均通过网络同步直播,点击总量高达15万人次。
在高考备考中,我庆阳提出“一年高考,十二年奠基”的思路,全程、全员、全面备考,搭建从小学到 的提质平台。小学阶段以积极推进新教育实验为抓手,初中阶段以全面深化“适学”课堂改革为突破, 阶段以稳步推进新高考改革、优化备考策略为重点,加快构建学科教研基地在学校、学科教育骨干在课堂的新样态,成立了29个中小学学科教研中心、21个“优秀教师+”成长共同体,选聘了87名学科兼职教研员,组织开展学科教研活动30余场,一批“会上课、会研究、会讲座”的优秀教师成长起来,有效催发了高考备考的内生动力。
“双减”工作中,庆阳市将减负与提质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着力提升课堂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着眼解决家长“接送孩子难”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大力实施课后服务,全市开展课后服务学校467所,开展率为100%;参与课后服务学生24万人,占应参与学生总数的99.18%;参与课后服务教师1.7万人,占应参与教师总数的98.22%。
庆阳市教育部门集中治理培训机构,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65家培训机构依法取缔,关停取缔35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63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为非学科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或注销比例为100%,压减率位居全省第一。
培人才 强保障
人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了吸纳优秀人才,庆阳市加大引才力度,优化人才结构,积极落实政策待遇,增强人才吸引力。2021年,共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7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3人、国家公费师范生11人、“双一流”大学生23人、公费留学生2人,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度提高。
为了给农村学校补充新鲜血液、开齐备齐课目,庆阳市在招录1135名特岗教师的同时,积极为农村教师落实人均400元的乡村教师补贴,在职称申报中给予政策倾斜。
“随着农村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现在的农村学校已经成为抢手的‘香饽饽’了。”庆阳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陈吉宁说。
在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中,庆阳市实行“县管校聘”“局管校聘”和竞聘上岗制度,学校选人用人的主动性增强,教师的能动性作用发挥得更全面。
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不让每一个家庭缺位。庆阳市深入推进教育帮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且符合受助条件的新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先后下达资助资金7.43亿元,争取社会捐助资金120万元。
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天津市选派89名、庆阳市选派442名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庆阳市822所基础教育学校与天津市308所学校签订了帮扶协议,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争取天津市投入项目资金808.6万元,捐赠资金1142.63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保障贫困生生活学习。
工作迎来重要机遇,集高等 、成人教育、中等 为一体的 园区,已被庆阳市委、市政府纳入“十四五”期间民生重大支持项目,为建设“技能庆阳”打下良好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最深处。”精心梳理庆阳教育的一件件实事,“不走心、无教育”已渗入每个参与者的思想和行动中,成为他们热爱()教育、奉献教育的不竭动力。
(作者:孙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