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博士毕业为何依旧很穷? 硕博士名校毕业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最近有个话题比较火爆,比如深圳中学2020年新入职教师资源曝光,其中新入职老师一共有66人,其中硕士39人,博士21人,博士(后)6人,也就是说这所中学在2020年新招聘进来的教师有近四成的博士。

既然能招进这么多高学历人才,深圳中学当然也不是一家平庸的学校。深圳中学是位于深圳的一所完全中学(指既有初中学段,又有 学段的学校),在2019年高考,深圳中学在理科(广东)省前100、前200、前500人数均位列全省 第一名。

该中学原本的这些就职者学历都很高,而且他们毕业院校都不是泛泛之辈,其中北京大学?的有17人,清华大学有16人,甚至其中不乏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当然有人会说他们本科不是这些学校的毕业,但校方招的就是硕士或博士,没有本科。

是的,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大材小用,“大材小用”就是个伪命题,人家这些名校的硕博士是傻子,用人单位也不是傻子。其实硕博士去中学,尤其辅导一下初 参加各类竞赛也是一条明路。

对于一些硕博生来说,在科研内卷的时代里经过了多年的浸润,已经明白了过个正常人的生活挺好,活得好比什么都强!哪有那么多时间给思考很多东西?

许多中国人相信,只要考上硕士或博士并毕业,学生就有光明的前途和体面的工作。诚然,对于一些人的观点来说,有资格进入国内顶尖大学中的任何一所攻读硕博士学位,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学术成就。但越来越多的硕博生,也包括那些围绕着顶尖高校的毕业生们,在基层普通岗位上就业新闻越来越多了。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事业单位招聘考生的通知在社交媒体上疯传,连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和研究生都在排队应聘。后来,余杭区一位官员澄清说,那个通知实际上是在2018年发出的。无独有偶,武大博士后在2018年到杭州西湖区庆丰社区拿着五六千的工资做社工也成为了热议新闻。有些事情恐怕不能用简单的“做再小的事也需要科学精神”能来解释的吧。

武汉大学硕博连读6年、又做博士后6年的童文平,在杭州庆丰社区已经做了两年社工。本图是童文平在社区进行安全检查。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研究生和博士生决定到基层社区工作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在网上引发了争论。

然而事实是,位于那座东部沿海城市的余杭区自2017年以来一直在招聘这清、北两所大学的学生。这种公开辩论的根源在于围绕着名牌大学硕博毕业生的光环,认为毕业于名牌大学硕博生毕业后肯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许,在一些毕业地的硕博士看来,这种光环早就逐渐褪去了,只是圈外人不知道而已。

2021年3月1日以后,2020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开始,在有人晒出自己的退税截图(真实性不详,很可能是PS)后,一些人纷纷开玩笑地表示,自己的一年的工资也就是别人退税或补税的金额,这个对大家来说,虽然伤害性不强,但侮辱性绝对不差。

而我所在的博士群的海内外博士们,也展开了直击灵魂的讨论:

A:请问各位博士,我毕业后这两年很迷茫,为何工作之后这么贫穷,怎么才能奔小康?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环境口子的。

B:专业决定收入,要不换专业?

A:我都多少岁了,换专业恐怕来不及了吧。

C:生化材环,四大天坑。

D:要想多赚钱,得在企业吧。

A:在企业也是给boss打工,感觉也是拿工资的没办法致富。这个月要找个新方向开始,但心里完全没底。我是工科,做环保、能源口子的,挺烦人的固废处理。

B:天坑专业还是去高校吧。

C:拿不了30万,还读博士干嘛。不过第一二年可能少点。

A:我读博以前基本都在20-30W之间,最贵拿到的offer才税后40。然后现在我选了现在每个月4000块固定收入的工作,嘻嘻。

B:我看我师兄大部分都从企业回流高校了。

A:我就在大学呢,每个月4600。

C:有了职称,拿帽子之后好像会高很多。

D:项目普通青椒太难了,也就广东省高一些。

A:是的,我同学也在高校,税前15万吧,税后10万。

D:青椒能活下来已经很不错了。

E:怎么深大的博后到手有30w。

D:有一部分是政府补助吧。

F:@E 深圳普遍这个待遇,30W真不多,硕士去深圳工作都有25W。

F:在北京没有那么多,一般就十多万。

E:30W对博后来说很多了,我们到手就十几万。在医院的博后可能工资高点。

A:我感觉,高校老师,平均月薪6000,是普遍情况。高于10000的,都算人上人了。

E:那为啥还那么多人去高校?

F:体面,稳定,子女教育,地位,还算可以。

E:公务员不香吗?

F:公务员发展卡年龄,30岁进体制,很难发展啦。

E:@A 你们什么大学,待遇这么低的?

A:要看在什么样的大学里。和什么大学关系不大,大学老师绝大多数都是普通老师,能熬上title或者行政职务的太少。并没有感觉普通老师有很好的地位。99%都没有title。

G:我博士后,坐标北京,税后13000,包括租房补贴,感觉压力还好。

A:我在想做点小生意啥的 晚上摆摊 开滴滴。

E:博士毕业还这么惨,感觉还没有毕业进入社会,就感觉到中年危机了。

A:所以这两年感觉博士学位就是个敲门砖,敲到啥看个人的本事了。

然后,大家都沉默了。

我虽然没有发言,但其实也想到了很多,也许社会需要高度重视人才的素质而不是文凭。毕竟,学习是一个终生的旅程。

但除了个人因素,大环境的形势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学历不代表一切,但不能就下断言,学历什么都不能代表。

1982年,中国改开后第一届18名博士生终于迎来博士毕业季,但却只有马中骐(中科院首届研究生,1982年3月从研究生院获10001号博士学位证书)等6人获得博士学位顺利毕业,毕业率不足34%。那时候让一个博士毕业生去一所中学(博士生去大学任教是不一样的,大学不同于中学,除了教学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或者社区工作恐怕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1999年后,随 的扩招,博士生教育也迎来大发展。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当 、博士学位不再是少数人选择时,把所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或其他顶尖大学的毕业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不加分辨地都视为高素质人才是错误的,因为他们中有些人也可能是平庸的学生,可能不了解教育的价值和/或缺乏真正的专业知识和生活技能。

贬低基层的工作当然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把基层作为一个平台,可以也可能继续做更大的事情。在求职过程中,把所有包括博士生的大学生都当成优秀求职者的刻板印象导致了目前的争议。

在找工作时,功利主义有时是第一位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在申请工作时往往选择高收入和/或稳定,而不是追随自己的兴趣和抱负。事实上,雇用学历过高的应聘者从事相对学历较低的人可以从事的工作,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这也可能会阻碍了社会进步。

比如庆丰社区的博后从事社工工作,他不会为了得到一个社区工作而去读博,或者说读博和博后的经历对他社区工作真的有很大帮助。作为成年人,他自然选择当然值得尊重,但就像黑格尔说过的那样“存在是有原因的”,而不像有的人歪曲的那样“存在就是合理的”,不要认为“普通社工可以由一个博士后来做”,而事实就是“一个博士后去做了普通社工”。

再比如海归硕士转行成为废品回收员、95后海归硕士做汽修工、女硕士辞职做“保姆”那些例子。

而仔细看看近几年某些高校硕博生的就业去向,非学术、基层、灵活就业的比例正在逐年攀升。对于某些硕博士毕业生来说,也许就业普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