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rebet雷竞技

我回来了,还带回学生和团队

陈新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

2003年,中科院院士陈新滋受聘为中山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这一年,距离他阔别广州已整整37年。虽时隔久远,但儿时在云山下珠水畔生活的场景历历在目,回报家乡的心愿也日渐强烈。

现在,他不仅自己回到广州,还带来了自己的学生和团队。如今,他正在带领团队从事把知识转化为应用的研发。他期待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报效国家。

本期“广聚英才我来了”,讲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陈新滋与广州的故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除署名外)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文宇、黄泽胤

统筹/张毓、嵇沈玲

关键因素

政府一直努力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条件,让广州具有更良好的创业环境。

人物名片

陈新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

广州情缘:

“宝华路小巷、中大宿舍都是珍贵记忆”

我是广东台山人,4岁时随父母来广州。初来乍到,觉得所有事物都很新鲜有趣。当年,我们家住在西关宝华路的一条巷子里,小时候觉得街道很宽,房子很大,我们在街上追逐玩耍,非常快乐。现在再回去看,发觉街道很窄,房子也并不大,大概是因为人长大了。

1962年,我考入中山大学附中,读了两年后,中山大学附中改名为广州市第六中学。这所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实在是太丰富了,这让我非常享受。读中学第一年,我住在中大的宿舍里,那时周围都是农田,我们每天从中大回附中上课时,都会经过大片田野,看到中大的学生也特别羡慕,希望将来有一天也能成为大学生。

后来为了读书,我只身去了香港,再之后就是辗转多地求学、工作。20世纪80年代,我再次回到广州,住在白天鹅宾馆,看到大堂装饰非常漂亮的小瀑布,上写“故乡水”,令人特别有思乡的感觉。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的城市面貌变化还不大,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已有了较大提升。

2003年,中山大学成立药学院时,学校邀请我当院长。当时我还在香港工作,很愿意帮忙,但不领薪水。就这样,我成了中山大学药学院第一任院长。

从科研和教学方面来说,2003年内地的科研条件已经慢慢好起来了。科学工作是靠人做出来的,中山大学的学生非常能干。那时候,周一至周五我在香港工作,周六周日回广州,到药学院跟大家谈谈研究工作。2015年,我辞掉香港的工作,全职回到中山大学药学院。

决定全职回来,主要原因是我对广州一直都很有感情,另外香港往来广州交通也很方便,加上我小时候就跟中山大学有渊源。这种种因素让我和家人决定回穗工作生活。回到广州工作后,我带领了一群学生在南沙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目标是转化知识为生产力。南沙区政府一直都给我们极大的支持。现在很多研究结果都开始工业化了,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种回馈。

主攻方向:

“原创新药开发对我们国家刻不容缓”

做科学研究的人都特别看重基础研究,因为基础研究是产生新知识的必经之路,是重中之重。基础研究做好以后,如果能多走一步,把研究成果继续向前推,产生实际应用,对社会的贡献就更大了。我希望更多的科学家能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回馈社会,报效国家。

在原创新药方面,我们国家和国际前沿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过去主要是做仿制药,就是别人原创药的专利权已经到期了,我们依样画葫芦把它做出来,用更低的价格出售,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但仿制药会面临一个难题,就是通常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你可以做,别人也可以做,竞争激烈,价格会很低,甚至到了没有利润的地步。

更关键的是,科学研究在不断发展,肯定会有更新更好的药研制出来,仿制药的市场竞争力就下降了。原创新药的开发对我们国家而言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最近,我和企业合作伙伴在做一种抗癌药,是根据国外最新的一个抗癌药来进行结构改造而取得的。去年,这个药在日本获批上市,现在已经可以买到,估计明年美国FDA也会通过。这个药的效果看来非常好,发表的临床结果非常漂亮。

根据这个药的作用机理,我们通过结构改造产生了一个新的系列。从实验结果看,这个新系列比原有的药效更好。在小鼠和大动物身上做实验,我们的化合物可以用更小的剂量实现更好的效果。因为抗癌药都有副作用,剂量小了,副作用也就更小。

这个系列的新化合物临床前的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都很满意。我们和合作伙伴们都很努力,希望尽快通过临床实验,最终成为一个我们国家的有效新药,解决癌症病人的痛苦。

科研志向:

“我们应该努力把0.1变成100”

作为年纪比较大的教授,我们应该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让他们做得比我们更好。我们学院团队成员,都是非常厉害的年轻教授,每个人都在独立做他们的工作,我希望能给他们更多的支持。疫情前,如果不出差,我一周有5天在广州工作,周末才回香港。

现在,我的生活很简单。假如没有别的事情,我会回家买些蔬菜用开水烫一下,简简单单就是一顿饭,我一天吃饭二三十块钱就够了,用不了多少钱。中国的经济条件好了,我们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每个月薪水的大部分都用来支持一个小团队的研发工作。由一位从美国退休回来的科学家带着几位年轻人,主要从事新药发现的前期工作和从植物里面提取有效成分,用于治疗疾病或改善身体的健康状态。

他们这项工作的目标是利用我们国家资源很丰富的植物,做出能改善人民健康的产品,难度很大。不过我认为,就算失败了也不是一无是处,研究结果可以启发我们自己或者其他有兴趣的人接着做下去,说不定会获得成功。未来假如研发成功了,我希望将我个人得到的经济效益全部捐给适合的研究单位,让年轻人有更多资源做研究。

我认为,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基础研究是从0到0.1的过程,没有这个0.1,后面的100是不存在的。我们还需要更多原创的东西,更多0到0.1的东西。但是假如我们只停留在0.1的话,国家永远不会富强,人民生活永远不能改善。因此,我们也应该努力把0.1变成100。

广州印象

广州会吸引更多人才来这里创业

无论是生活环境、城市规划还是市容市貌,广州都非常好。越秀山、海珠湿地、二沙岛也很漂亮。这里既有非常现代的珠江新城,也有陈家祠、星海音乐厅这样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地方。

我个人非常喜欢陈家祠,每当有国际知名教授来访,我都会带他们去参观陈家祠。让他们看看我们一百多年前的建筑文化和我们先辈的团结互助精神,乡贤们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建设出这样既有历史实用价值又能传之后代的文化地标,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建筑物和自然风光是普通人很容易就看得见的东西,还有一些大家不容易看到的地方,实际意义可能更大。广州的大学在科研创新和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很多大学的科研设施都不亚于国外的前沿大学。政府一直努力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条件,让广州具有更良好的创业环境。我相信,广州会吸引更多人才来这里创业。

在药物研发上,我们和美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美国的企业拥有很多原创性的研发成果,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千万不要掉进未富先骄的陷阱。

广州市政府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很大,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我个人认为,生物医药行业今后20年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有很多中草药产品卖得很好,但与研究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可以的话,把这些赚到的钱用来投入到研究中去,产生世界级的科技,用卓越的科技赚钱,才是永续发展之道。

全景扫描

73%

在穗工作的“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120人,近5年内增长73%,均列全省总量第一。近12000人

广州通过实施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已累计遴选产业领军团队80个、产业领军人才471人、产业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近12000人。

65家

全市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113个、博士工作站72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5家。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

重点举措

生物医药产业顶尖人才团队产业项目最高可支持1亿元

2020年,广州市发布《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修订)》,其中对顶尖人才团队的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支持:生物医药领域的诺贝尔奖、拉斯克医学奖获得者,中国两院院士等专家带项目、技术和团队来穗进行产业化的项目,按照项目总投资的10%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