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已经公布许久,广东双一流大学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可谓十足的大赢家。
可还是有很多网友对评选结果有异议,创建于2011年的南方科技大学,入选此轮双一流,而作为深圳的“老大哥”、之前呼声很高的深圳大学意外落选。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一件事:为什么教育部要搞“双一流”?
双一流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050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的目的非常明确,不是搞分层,不是搞排名,也不是要区分孰强孰弱,更不是搞就业指导。而是跟大家表明一个态度:“双一流”,就是要踏踏实实地搞学科建设,脚踏实地做研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二批共计147所,选出这批强的或者有潜力的,教育部就打钱。选出一批还属于教育洼地的不发达地区(云贵地区,西藏地区,新疆地区)相对较强的学科(多半为自定学科),打钱扶持同时警告,再不努力就没有了。
双一流不是评估,是建设,不是完全按照谁强谁上车的逻辑,而是看谁值得投资建设、谁需要建设、谁必须建设。保障资源、教育资金的合理分配,而不是被很多强势985、211所瓜分,留下给一些学科有潜力但整体实力不强的院校。
教育大计,关乎国本。从古到今,教育问题一直都为人们所重视。1952年开始的院系调整,把中华民国时期效仿英式、美式构建的高校体系改造成效仿苏联式的高校体系,中国一夜之间冒出许多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受到重创。这一按照"苏联模式"和工业化建设需求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改革,影响了几代知识人的命运,对中国 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0年开始的院校合并潮,大力发展综合性强校,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看到了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的中南大学变成了一所综合性强校;我们看到了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的华中科技大学。
现在开始的双一流,就是一小部分综合性强的强校和一大批专业学科强的院校相结合。这里面还有一个隐藏任务就是,要扶持冷门专业。就比如985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冷门专业,不占优,招生难,学生毕业了去哪里就业?没人愿意去。其他学校也不愿意开,不受上级部门重视,也很难得到财政支持。但民族学这学科不能消失,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需要多学科同时发展,不能说能造原子弹了,就不要民族地区的研究了。
计算机这种热门专业,就业好,工资高,很多学校愿意开设,搞得学校也多。省里市里都重视,学校也重视,不差钱,教育部就给最强的。所以,我们不可用招生就业、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双一流,教育部是要做宏观调控:不让冷门更冷,不让热门持续高温。
搞清楚了这些,我们言归正传,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南方科技大学上车,而老大哥深圳大学却拿着票上不了车。
深圳大学从本质上来看,还是偏向综合性大学,说强也不强,但也不弱。计算机、光学、通信等学科确实不错,但要称上顶尖未必,背靠一线城市深圳,深圳给的资金足够它的发展。学生毕业了留在深圳就业,华为、腾讯等大厂也喜欢招深大毕业的。
而同处深圳的深圳科技大学是国家 综合改革试验校,强调基础学科建设,正好符合国家大力发展基础学科的政策,数学上榜实至名归。
最后总结下吧。
为了世界一流学科,最厉害的,一定是最厉害的,肯定要扶持。不是太强,但有潜力的、代表区域的,也要扶持。爹不疼妈不爱的基础学科,一定要扶持,这符合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