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学生无可写、不会写? 广州二中攻克作文教学“老大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蒋隽

实习生杨筱雨通讯员梁粱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作文“无可写”“不会写”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老大难”问题。新高考语文转向素养考查,怎样写好作文更成为 教学的难点。日前,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邱海林带领团队历经10余年探索,形成的研究成果《从序列到多维: 作文有效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被广州市遴选为2022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该成果2019年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作文教学三大困境

作文难,难在哪?长期以来,学生普遍视作文为畏途,其根本原因是阅读量不足,缺乏对社会活动的广泛参与和深入思考,“输出”受“输入”限制,语文素养无法支撑作文需求。在这样的学情背景之下,邱海林老师带领项目组成员,对作文教学进行长期调研,分析了困扰作文教学的几大问题。

一是作文教学缺乏计划。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普遍缺少体系与规划,很多学校既没有依托教材,又缺少自身的作文教学计划。2020年之前,广东省 作文统编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常用文体写作》,但按照这套教材开展作文教学的学校极少;2020年9月,广东省开始使用统编版 语文教材,这套教材将作文训练穿插融合于各册“单元学习任务”中,但目前还鲜有学校能吃透教材,按教材作文训练体系开展教学,使得作文教学仍旧缺乏规范性、系统性。

二是作文教学课时不足。 语文一学期通常为90~100课时,按每学期训练6~8篇作文、每篇作文3课时(训练2课时、讲评1课时)计算,作文教学应安排18~24课时,但很多学校除了高三年级,作文课时安排很难达到上述要求。

三是作文训练形式单调。在训练形式上,传统的堂上作文训练仍然大行其道,很少有学校将堂上作文与活动作文训练相结合,活动型作文训练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影响了作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路径:稳定输入,有效输出

“作文是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这些方面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邱海林老师介绍,二中语文科从2010年开始,以“育人引领写作,写作促进育人”为理念、“立德树人,提升素养”为目标,践行新课标理念,融合新教材写作体系,探索建构序列化书面作文训练体系、多维度活动作文训练体系,建设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作文资源库,建立多元主体、动态发展的作文评价体系。

序列化书面作文训练体系以文体训练为横线、能力训练为纵线、题型训练为抓手:高一重点训练文学类文体,侧重从宏观层面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构思能力;高二重点训练论述类文体,侧重从中微观层面精准提升学生的选材、剪裁、语言表达能力;高三重点训练论述类文体,在提升综合能力的基础上,侧重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能力;高一以标题作文为主,材料作文为辅;高二、高三以材料作文为主,标题作文为辅。序列化书面作文训练体系使学生对各种文体、题型的写作了然于胸,有利于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多维度活动作文训练体系包括读书报告、时事报告、辩论赛和戏剧节等。读书报告在高一、高二开展,以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推进,两周左右读完一本书,完成一篇读书札记;每班由一位同学分享读书心得;备课组挑选优秀读书札记编印成册,分发交流。读书札记、读书报告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时事报告在高二、高三开展。每周一次,学生自选时事,制成PPT,作15~20分钟的时事报告。时事报告有利于学生“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增强关注社会的意识,拓宽视野,濡养情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辩论赛在高一举行。以班级为参赛单位,逐轮决出胜者,并选出每场最佳辩手。辩论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戏剧节由高二承办。以班级为参赛单位,参赛剧目以经典作品为主,鼓励原创作品。二中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骨干教师曾光介绍说,今年的戏剧节演出作品达到20个,包括《雷雨》《英雄儿女》《乱世佳人》等经典剧目。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创意无限,精彩纷呈。

作文资源库建设围绕坚守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提升道德品质、健全人格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等主题,选编民族先贤、时代楷模等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内涵,从而铸魂培根,为作文打下丰厚而明丽的底色。

项目组还积极探索创新作文评价机制,引进多元评价主体,以自主性、全面性和发展性为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如延请著名作家、媒体人作“非师点评”,重视动态发展过程,突出描述性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质性评价方式。

效果:示范引领,辐射广泛

这一作文教学体系经过10多年探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学生成长。该成果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表达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认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学生在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奖逾300人次,其中特、一等奖逾80人次,在省级报刊发表作文120余篇,走出了央视主持人杨若天、凤凰卫视主播全荃等优秀学子,涌现了汤子君、梁天宁、邱泓韬等作文特长生。

二是教师发展。研究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推动了专业发展。项目组1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被聘为广东省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3人被聘为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3人被评为省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人被评为市骨干教师,3人被聘为市学科中心组成员;项目组培养省内外骨干教师近百人。

三是学校影响。广州市第二中学获得全国作文教学先进集体、中国青少年语文风采大赛团体金奖、广东省书香校园、首批广东省普通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表彰,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