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最远只能去天津”, 广东家长拒绝儿子报哈工大, 如今在网上诉苦

子女可以说是很多家长的“心头肉”,往往只有为人父母之后才能体会更深刻。为了给学生们铺路,很多人也在不辞辛苦地奋斗着。

可是“儿女大了不中留”,无论你跟子女的感情多深,终有一天他们会展翅高飞,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而且说到底,我们家长培养后代,责任不也是让他们早日能独立思考、独立面对未来吗?笔者一位老师曾说,父母跟子女,与其他关系最大的差别,就是以“离”为目标。

仔细想想似乎确实如此。从高考那次考试开始,家长跟学生的距离可能就在拉开。只是,有些人很支持孩子“志在四方”,有些人却很难接受他们离家乡太远。

“最远只能去天津”,家长拒绝儿子报哈工大,如今在网上诉苦

高考可谓是“走出去”的机会,不少向往远方的学子,在这个时候可以用求学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城市的切换。

笔者出生在一个小城市,我们那的家长和老师,普遍都很支持学生考到更大的城市见见世面。不过,倘若你“出生就在罗马”,可能想法完全不同。已经有不错的资源,何必去远方呢?

这可能是很多广东考生和家长的习惯,根据统计显示,广东省高考生去省外就读的概率是最低的。大约有86%以上的学生选择在省内上大学。

但也有少数同学例外,比如这位男生当时就特别想来我们东北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作为“国防七校”之一,实力可不一般,毕业后很可能进入重要工程的研究团队。

可他的母亲非常反对,倒不是因为觉得哈工大不好,相反她很清楚这是一所好学校。拒绝儿子报哈工大,最主要是因为东北离广东太远,她无法接受儿子离家这么远。

这位母亲还真的上网搜了搜,发现不少广东学生确实不爱出省,就更坚定自己的态度了。她甚至跟考生大闹起来,逼着他更改志愿。

即使“各让一步”,家长表示“最远只能去天津”,接受他考天津大学。可事实上这名男生根本对天大没什么兴趣。无奈之下听母亲的话考上了中山大学。

虽然现在的他也很优秀,还被保研,可是跟家人的态度却完全变了。他读大学期间,即使寒暑假也宁可待在学校,不愿意回家。就连偶尔的联络也非常冷淡。

这时母亲非常困惑和迷茫,她认为自己当时明明是为儿子好,留在省内上学确实有很多优势。可他现在却这样,家长只好在网上诉苦,想网友提供建议。

家长要求考生改志愿,真是为他好吗?这可能是“自我感动”

从家长的语气看,其实她还是带着一种委屈的。但网友或许更加清醒,很多人直言:这是一种“自我感动”。

与其说是为儿子好,不如说是以考生放弃心仪大学为代价,满足家长“安心”的需求。家长觉得学生去远的城市上大学,难以接受这种“离别”。

而且考生这样的想法,可能本身就令家长很意外。她认为自己可以一直对学生的选择有“决定权”,没想到儿子早有了自己向往的院校,有的家长会对这种“权威感”的失去感到不安。

我们必须承认,在省内上大学,确实比省外方便,在录取分数上可能性价比也更高些。但这不能成为家长一味要求子女留在身边上学的理由。

更不宜抱着“为他好”的心态,既让考生放弃了本来最喜欢的志愿,还让考生“感恩”。倘若他们在接受父母安排后,未来确实过得很好,自然会感谢当时的选择。

但有些同学,只是在家长眼里“过得好”而已。就像这位想考哈工大的男生,在母亲眼里他现在已经很优秀了。

但是站在男生的角度,倘若当时报考了哈工大,以他的成绩可以直接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不是靠后期想方设法换专业。

而且,他的心里可能一直会考虑:如果当时坚定地报考哈工大,或许现在发展的更加顺利。家长如今还是不承认自己的方式欠妥,依然强调学生“受益”,怕是很难拉近关系了。

【笔者寄语】高考的志愿选择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改变了学生的人生轨迹。家长有理由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子女指路。但这样的选择归根结底还要他们自己决定,如果考生有自己非常向往的大学,家长应该尊重他们的理想。

话题:你认为这位家长可以用什么方式缓和跟儿子的关系呢?#人生大师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