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张锐过去十三年,杨利的变化很大。
1990年出生的他,念完初中“成绩并不好”,因为想给家人好的照顾,找人打听得知焊工“好找工作、待遇比一般工作高”,便选择入读四川省自贡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
2009年7月毕业至今,杨利从一名在广州的电焊工人,成长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属下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舰船造修企业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船国际”)高级专家遴选焊工领域的“技能带头人”,成为同事口中新一代的90后“焊王”。
10月15日,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我国现代 体系建设明显加快,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300余个专科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中高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
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今年7月,人社部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焊工位列第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由高级中等教育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入行工资高,怕过辛苦
32岁的杨利,从外形上看与出入在一线城市CBD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差别不大:理寸头、穿格子衬衫,肤色也没有像传统印象里的“焊工”那样黝黑。
杨利就读的自贡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官网资料显示,该校曾名东锅技校原属国家大型企业——东方锅炉厂下属的专业技术工人培训学校,是原国家劳动部首批批准的自贡市唯一的一所技校,创建于1978年;2006年-2011年,该校连续六年自贡市中等 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一等奖”。
“我毕业就到了广州,那时候他们去电子厂的工资大概是两三千,但焊接已经是五千左右的水平,一开始感觉还是有好奇和期待。”10月12日,杨利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贡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2021》显示,该校焊接专业就业率达100%,学生实习工资为3000-8000元,转正后工资收入为4000-20000元/月以上。
杨利亦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目前自己的工资待遇的确在上述转正后工资收入的中上水平,并对公司的五险一金等福利表示满意。
但十多年前的杨利并不是这么从容。“书本上的东西搬到一线,还是存在差距,很多东西是边学边做,我也还是挺努力的。”杨利说,刚入行那会,常常需要向班组里的前辈请教,但碍于情面他又不好意思“拜师”,只能自己主动跟着、观察老师傅们干活。
“年轻的时候,我也怕辛苦,怕危险过。”杨利说,他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参加一条大型船舶的焊接工作,印象里“大夏天、特别热,拿着焊枪就是一天”。他也不喜欢,早上穿一件新衣服,下班的时候就脏得看不见底。
2015年前后,杨利面对过不少同事们“觉得辛苦”选择离开,但他更相信“梦想”和“阳光总在风雨后”。他也有一句口头禅: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电焊工的技术含量高,博大精深,只要能够钻进去,也有很多的乐趣。”杨利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他说,除了一线工作,自己也热衷于“打比赛”、考证和参加公司各类培训,拿到各种奖状的时候,会想到爸爸为他这个儿子感到自豪。
成为“焊王”,期待青年人
10月12日,杨利向经济观察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09年入职广船国际,其先后获得2015年广船国际最佳员工、2016年、2017年广船国际职业技能竞赛“广州市二类职业技能竞赛船舶电焊工”项目中第一名和第二名等奖项,并在2017年获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等。
同时,杨利也获得2021年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颁发的“2021年广东省焊接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个人优胜奖”。2012年、2021年,杨利在广船国际内部分别参与了5个月、3个月的脱产培训。今年9月,杨利成功申报通过广船国际高级专家遴选的焊工领域“技能带头人”。
此外,他也持有中国船级社“二类”“三类”焊工证书,以及美国ABS焊接协会、3G+4G、6GR焊工证书。
渐渐的,同事们开始称呼杨利“焊王”。“不敢认啊,不敢认。”杨利说,他很不好意思。不过,杨利的师傅是另一名80后“焊王”——他是现任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总装部搭载课船舶电焊工、高级技师冯文虎。中华全国总工会官网资料显示,冯文虎是“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过去两年,杨利的工作重心开始从一线焊接工作转向学员培训。这也让他发现,和2009年自己毕业时不同,即使焊工的工资待遇仍然不错,但从业者当中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少。他也清楚知道,提起焊接,大家的印象还是联想到以前那些环境艰苦、工作量大、危害健康,从事焊接工作的人形象则是憔悴、黝黑,如今中国人的生活过好了,“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么辛苦的活了”。
“现在自动化设备大量上来之后,我们的工作其实和以往也不同了。”杨利说,这些都是看得见的一年、一年在变化,团队同事的技术能力、配合度,以及自动化设备的快速普及,使很多项目的焊接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并且实现多项智能制造零的突破。但与此同时,焊接行业的大幅发展与技术提升,对焊工的需求量持续增大,在原本已经人才紧张的背景下,高技能人员与自动化操作人员更显稀缺。他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技能青年加入。
除此之外,这份工作里,真正让杨利放不下的是每年只能有限时间的陪伴远方的家人。
“前两年,本来想定在广州,后来想想父母都在老家,而且老婆和孩子也在自贡,一年就回去两次,陪伴的时间太少了。”杨利说,他在广州“除了上班还是上班”,这个年纪开始希望以后的生活节奏能慢下来,多一点属于自己和家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