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广东>

堂上作文 | 有一种声音, 会震颤心灵

(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充满力量……

请以“________的声音”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将标题补充完整;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学生习作(1)]

花开的声音

文/张依凡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一(3)班

很多花都是偷偷开的,等到香味传遍,人们才意识到花期到来。

在我的印象中,桂花都是晚上开的。先是几朵花苞绽开,像侦察兵一样,确认周边无人了,其他花朵们再“啪、啪——”地一团一团炸开,像过年时放的小型烟花,亮黄亮黄的,却不刺眼,有着月亮般温润的颜色。

它们在夜晚收拾好自己,轻抹香汗,好在白天齐齐整整地迎接阳光的到来。然后,早起的人们拉开窗,就被一树桂花惊住了,耳边似乎还能听到桂花们昨晚那场芬芳四溢的热闹绽放。

就算人们摘下桂花,将它们揉入千层糕,花朵们似乎依旧保留着花开时的记忆,因为当人们一口咬下去,千层糕里的花朵们似乎还会“嘎吱嘎吱”地在嘴里炸开。

昙花最不想让人见到。它只倾心于月光,天色完全暗下来时,昙花的表演才会开始。

紧抱在一起的花瓣先悄悄放松,露出藏起来的娇嫩花蕊;十二点到凌晨两点,则是它开得最激烈的时候——“噗!噗!”绽放的花瓣像鼓足勇气下凡的仙女,在月光下随风降临。

如果运气好,可以见到多朵昙花在同一晚绽放,“预备,开始——”似乎有一场集体密谋的月光下的“花样思凡”活动,“噗——噗——”盛开的昙花们窃窃私语,络绎不绝,千娇百媚。白天对太阳献殷勤的花太多了,昙花不想凑热闹,心甘情愿地只伴月光起舞。

开完花了,昙花又不声不响地收场,只给白天的人们留下静谧、枯萎的花瓣。

最“英雄”的花是木棉。三月花开,五月随风而来的还有它们带来的漫天棉絮,轻盈洁白,像谁在风中耳语。

我没见过木棉如何绽放花瓣,但我看着它们盛放的模样,就仿佛能听到它们开花的声音,应该是像一串通天的鞭炮,“噼里啪啦”的,轰轰烈烈地就开了。

那开花的热烈场景,似乎在证明它们在炮火中开过,在无数人的呐喊中开过,在千万年的历史中开过。所以我一直觉得,木棉花开当似呐喊,又似杜宇啼血,只怕连自己的灵魂都有可能呕出来了——顾不了,顾不得了,任凭红色的灵魂“噼里啪啦”地燃烧吧。

有些开过的花会结出种子,包裹在木棉花絮中。我曾收集过几团木棉花絮,揉成一团捏在手心,很暖和,似乎能感受到它们从手心源源不断地传来热量。

花开之后都会走向死亡,但花朵们依旧无悔地盛放。到了开花的季节,它们会义无反顾地开,不管不顾地开,惊天地泣鬼神地开,开完之后就凋落,然后坦然地躺在土地上死去。

所以我觉得花开怎么会没有声音呢?听!它们呼朋引伴,正开得热热闹闹;听!花开的声音直冲人们心底,任你的心坚硬如“石头”,也受不住它如此柔软地冲击,禁不住便会任由花开的声音浸润心房,让花香在心房飘荡,心也随着花朵们摇曳起来。

花是有灵魂的。花朵们知道自己的花期短,所以它们认真积蓄力量,奔赴一场生命之约,以自己独特的声响,向世人宣告:我在开花!我在开花!

[学生习作(2)]

魔方的声音

文/单懿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一(3)班

地铁上,来了一名新潮的乘客。他与其他人一样,戴着耳机,背着背包,目不转睛地盯着手里的东西。不同的是,他手里拿的不是手机,而是一个五阶魔方。

“咔咔咔……”这声音并不单调,它有旋律,有强弱变化,简直是首乐曲。魔方则像个乐器,在那双手的操控下,演奏出动听的声音。那双手十分灵活,挑、扭、转、推,衔接得天衣无缝。

我不禁觉得他是一位音乐高手,随意摆弄几下乐器就能演奏出像样的曲子;又像一位科学家,正用简陋的工具进行复杂的运算。虽然我不喜欢看到无序的东西,如打乱的魔方,但我也情不自禁被这“乐曲”吸引。

听,魔方发出了有节奏的鼓点,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就像一台强大的计算机,数字化的海洋波涛汹涌,海面上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突然又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敲击海面,发出清脆的声音。

在那片海洋里,数字不断组合又不断分离,空间在旋转、扭曲。但听着听着,雨势渐渐变小,海平面趋于平静……最终,乌云散去,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和煦的阳光洒向海面——魔方被复原了。

一曲终了。我不禁想起家里也有一个五阶魔方。那是我小时候特意去商店里买的,因为看小伙伴们在玩魔方,心想要是我也能迅速还原它,跟小伙伴们比比就好了。

可惜得到魔方后,我却不想打乱它,因为我不喜欢让有序变成无序。在好一番挣扎后,我想到魔方的用处就在于打乱了再还原,这才小心翼翼地打乱了它。可当我再想还原时,绞尽脑汁也只还原了六个面中心的几个格子,最后又十分后悔打乱了它,便将之尘封在了抽屉里。

“咔咔咔……”我正思忖着,就听到在短暂的平静后,海上再次巨浪滔天——新一轮风暴来了,那人又把魔方打乱了。但就在我正好要下车时,却见他双手停了下来,抬起眼若有所思地凝视着前方。我经过他的身边,突然听到他轻声说了句:“为什么……?”然后他咳嗽一声,坐下了。

我没有听清他在说什么,禁不住一边走一边猜想,他可能是在说:“为什么一定要打乱魔方再还原,让它规规整整的不好吗?”因为我想到了薛定谔的名言:“生命以负熵为生。”

熵增是万物发展的趋势,即从有序变无序,生命便会走向衰老与死亡。但生命是有意识的,它会意识到熵增,并且它具有抵抗熵增的能力,那么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抵抗熵增,让无序重归有序。而魔方,若想让它有真正的意义,则必须要打乱它,再来复原它。因为它被制造出来,就是为了打乱了再复原,而不是只作为装饰品而存在。

回到家,我找出了抽屉里那个五阶魔方,重新拧了起来。无论“风暴”是否减弱,无论无序在变得有序还是更加混乱,伴着“咔咔咔”的乐声,我觉得——这么做,有意义!

[学生习作(3)]

年的声音

文/姚智贤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一(3)班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大清早,处处起舞的鞭炮早已将“年”的讯号传遍家乡的小村。

焦焦的烟味和甜腻腻的糖糕香味飘满大街小巷,穿着新衣的乡亲们神采奕奕,带着乡音的“过年好”此起彼伏。到处是小孩子嬉闹的银铃般的欢笑声、油锅里酥肉“嗞嗞”翻滚的躁动声、大喇叭里响着小贩们卖芝麻糖的吆喝声,还有趁过年办喜事的人家那“咚咚锵——咚咚锵”的敲锣打鼓声……

这闹嚷嚷的声音,像一群皮着脸坏笑的孩子,把我从梦中吵醒。它也从不怕人嫌它聒噪、嫌它烦心!

听,它是翻涌的巨浪,是千万块撞击在一起的岩石,是原野上飞奔的战马,是战场上“铁骑突出刀枪鸣”的亢奋;听!它就是要吼啊、叫啊、吵啊、咆哮啊!它捅破天、捣穿地,直叫宇宙为之震动;它张扬地欣喜地大声叫嚷:“知道了没啊?年来啦!年来了啊!”那铜绿色的、带着两只狮头的大门“吱吱呀呀”地唱起来;一双双棉袜布鞋踏出节奏来了;剁大骨头的菜刀铛铛响着……

院里一张张冻成红柿子一般的脸,嘴里呼出热腾腾的白气,“大婶子!”“小妮子!”一呼一应,响成一片。屋外的人提着满手礼品,塞满红包,前一步、后一步地推推让让、拉拉扯扯;屋内的水壶“咕噜噜”地响,水烧开了,仿佛也想要来凑个热闹;菜热好了,冒着水汽被端上桌,香味缭绕,一家人坐下来,话着家常……

锣啊、鼓啊、唢呐啊,奏得更欢了。门外的鞭炮响得更兴奋了。远处的小山坡上,“咿咿呀呀”好像唱起戏来,斑斓缤纷的行头、大变的花脸,仿佛都在我眼前了……所有这些错杂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我耳畔。

那就是年的声音啊!那是一个乡村孩子最为魂牵梦绕的声音。

三年前,曾祖父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走了,我便再没回那小村过年。大城市里,霓虹灯下,流行歌响着,人挤着人,年就这样草草地过了。我经常木讷地立在人海中,恍惚着……不是,这不是我心中年的声音。

于是在今年春节,跨越万水千山,我们终于又回到那小村。一开始大家还略带生疏和羞涩彼此寒暄,不免有些清冷。

不久,鞭炮“噼里啪啦”,百里火红,油锅里“嗞嗞——哔哔”,沸腾翻滚,铜绿的大门开口唱了几句,立刻涌进了满院的花袄、棉鞋,欢笑声和吆喝声,打闹声和呼喊声,一时如雷般迸裂炸开。

“妮,烧柴火了,过来搭把手!”

“好嘞!”我欣喜地拔腿向厨房跑去。

火苗在炉子里跃动,“噼里啪啦!”这声音和着满屋人的谈天说笑声,再次唱出了辞旧迎新的高歌,道出了温暖深情的牵挂与祝福。

我不觉眉开眼笑,全身都热乎起来,心里高兴地一颤:啊!这才是年的声音啊。

[教师点评]

花是有灵性的,一朵一朵花就像性格各异的人。习作(1)的小作者以轻灵的笔调,描写着开花的声音。

花开本无声无形,但小作者展开想象,将无声化为有声,将无形化为有形,花开之景便活生生呈现在我们眼前。文章最后两段,深化花开声音的意义,感悟新颖、深刻。

习作(2)写在上完必修一第三单元课文《琵琶行》之后。师生们一起品读白居易如何传神地描绘声音后,教师本着教与练相结合的方式,布置了这道作文题。小作者细心地捕捉到生活中“玩魔方”的小片段,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描写声音的技巧活学活用。非常欣赏他能够入乎生活内,更能够出乎生活外。

文章一开场,就非常有画面感,接下来又集中描绘了魔方的声音,有细腻的动作描写,有对声音的丰富想象,更令人惊喜的是,还有魔方之声背后的思考。

最后,小作者在对别人玩魔方的所感所思中,回到自己玩魔方的场景,收尾圆合,完成了一次精彩的练笔,也完成了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习作(3)的开篇,“年”的声音就扑面而来,好一个热闹的开场!第三段对声音的描绘更上一层楼,描绘出一派汪洋恣肆的声音。

在句式上,长短句相结合,拟声词语更是层出不穷,再加上有地域特色的语言以及情景场面的刻画,于是,“年”的声音鲜明、响亮起来。

文章的结构也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第一至第五段描绘年的声音,点明声音背后的意义,但小作者没有停笔,继而写了曾祖父的离去,将年的冷清与往日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三年后热闹返场,烟火气返场了,亲情也返场了。

文章有时间的轴线,有时代的风雷,两者交织在“年”的声音中。行文至此,“年”的声音就被小作者摇曳生姿地展现出来了。

(广州市第二中学教师刘细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