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院校

留学报国·智汇湾区 | 珠海: 筑起大舞台, 吸引人才来

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12月2日,欧美同学会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暨第五届留学生节的平行论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主题论坛在珠海举办。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专家学者齐聚珠海,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启示。

专家学者分享真知灼见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姚望表示,海外归国人才具有知识水平高、胸怀眼界广、创新能力强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珠海对于海归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珠海可以更好与国际接轨,充分激发海外归国人才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中国科学院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创新创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峰坦言,进一步发挥好留学人才的作用,挖掘留学人才的潜力,打破成果转化,打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融合和要素的集成。同时,留学人才的市场化流动也能够弥补国内在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方面的不足。

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李世杰介绍到,海南自贸试验区在人才领域先行先试,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广东与海南人才交流频繁,在人才合作领域有很好的基础,双方可联动探索人才领域制度创新。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建议,大湾区应合力形成人才一体化治理机制,共建“三位一体”协同共享的平台体系,探索构建统一的人才大市场,共同构筑一流的人才生态,绘制大湾区产才地图,推进人才数据共享。

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副会长陶庆华认为,粤港澳建设人才高地优势明显,但也存在挑战,建议大湾区共同构建人才治理新机制、健全人才柔性流动和载体共建机制、做好政策精准高效引才的文章、加快构建人才生态环境优化的“强磁场”等。

嘉宾畅谈“人才与梦想”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是一项多主体、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需要人才把握机遇、企业激发活力,更需要政府推进改革。在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如何形成政府、企业、人才三方合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开展专题对话。

当前人才竞争异常激烈,各地纷纷推出引才措施,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如何避免陷入单纯的资金奖补竞争?陈晓峰认为,除了资金奖补,海归人才更重视发展的前景,要给人才发展的舞台,营造好事业发展的“生态”。

李世杰认为,除了资金奖补,人才归属感更重要。吸引人才是系统工程,要更多考虑本地的产业特色、产业平台和产业氛围,在人才项目成长、人才科研成果的实施、在本地形成产业等方面,为人才创造环境。

姚凯称,一个人才从生命周期角度讲,每个阶段的诉求不一样,建议根据人才成长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诉求去满足人才需求,“不能光考虑人才,要考虑人才家属,也要考虑科创氛围和大环境。”

华侨大学副校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林宏宇称:“人留住无非是三方面,一是事业留人,这是最高境界;二是政策留人;三是感情留人。事业、政策、感情都做到了,人才就稳定了。”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副会长陶庆华坦言,吸引人才的根本要素是“能不能让人才事业成功,这是城市对人才根本的吸引力所在。对海归最大的帮助就是要帮助他打开市场,帮助他搞定早期创业过程当中那些磕磕绊绊的问题;要帮助他成功、帮助他上市。”

五年累计引进各类人才约30万人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湾区地理优势、敢闯敢拼的岭南文化底蕴、活跃开放的优秀经济环境和严密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这些优势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可能性。

珠海向来是一个孕育人才、吸引人才的城市。从1992年在全国首次百万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到2013年在全国率先进行人才地方立法,再到2018年实施领先的“珠海英才计划”,为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为科技人才给予“上不封顶”的个税贡献奖励,为来珠海创新创业的青年人才发放住房补贴,每年投入近30亿元人才专项资金,每年有4万-5万名各类人才受益,珠海始终秉持尊重人才、服务人才工作理念,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更具区域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推动珠澳人才协同发展,全面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生态环境,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近五年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约30万人,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省前列,有近30名院士、超过5000名博士、4.3万硕士、2万名留学回国人员在珠海工作和生活,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位居全省第三位,为珠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本次活动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主办,中共珠海市委统战部、北京欧美同学咨询中心、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

文|记者钱瑜

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