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高考

接连捧回创新创业大赛奖项, 广东这所民办高校有何秘诀?

不久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决赛阶段现场比赛在天津大学举行,历经多轮比拼,来自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下称“广州城理”)的项目《PawfectHouse—全球领先的个性化商品定制专家》获得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国赛银奖。

这是广州城理在科创竞赛中斩获的又一个重磅奖项。近年来,该校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竞赛中崭露头角,彰显了人才培养的成效。

办学19年来,广州城理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深耕厚植创新创业土壤,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与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行,矢志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广州城理党委书记杜小明说。

擦亮创新底色,助力人才培养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上,《PawfectHouse—全球领先的个性化商品定制专家》项目一路“过关斩将”,摘得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国赛银奖。该项目针对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搭建线上平台,开发出独家商品定制引擎,客户在选择定制选项的同时,能实时展现商品定制效果,从而实现个性化商品定制。

“比赛期间,学校提供备赛场地,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帮助我们不断打磨项目。”作为项目成员,广州城理经济学院学生廖俊辉感触颇深。在他看来,每次比赛,都是对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检验,有助于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创新能力。

广州城理发挥“以赛育人”的独特优势,通过设定专项经费、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化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制定竞赛奖励管理办法等举措,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

“这些举措,激发了学生们的参赛积极性。”广州城理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师郭建多次指导学生参赛,不久前,他带领学生夺得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交流营暨机器人大赛特等奖,这也是广东省民办高校获得的唯一一个特等奖。他明显感觉到,这几年,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了。

广州城理团队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交流营暨机器人大赛获得特等奖。图为参赛队伍合照。

“以我们实验室为例,每年都有不少对机器人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加入。”郭建认为,竞赛、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参加科研和比赛,也会反哺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们夯实专业知识,培养“双创”能力。

2021年,学校通过双创教育示范校复评,再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21—2024年)。

接连捧回荣誉,背后有何秘诀?杜小明介绍,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

具体而言,学校聚焦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行业企业发展方向,坚持思创融合、专创融合、产创融合、学科融合,以思政为引领,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民办高校双创教育体系。

全方位、专业化保障,深耕厚植创新创业的土壤,培育敢于尝试、开拓进取的种子在广州城理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2021年以来,该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创竞赛中,获105项国际级奖项、378项国家级奖项、792项省部级奖项。

坚持学科交叉,推进产教融合

不久前,由广州城理工程研究院和星河智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产教融合培训班举行。来自校企双方的行业专家、资深工程师、专业教师等组成师资团队,给学生们带来一系列“实战课”。

“培训期间,学员们不仅学习了汽车测试相关的岗位技能和知识,还了解了行业企业的实际运营与生产过程,提高了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广州城理工程研究院院长、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马乐说。

作为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依托工程研究院科研平台组建,立足广州市花都区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与政府、行业协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致力于搭建企业技术人才的“蓄水池”。

在广州城理,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代表的校企合作平台、产教融合实验班先后落地。这些产教融合平台聚焦新能源、碳金融、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云计算等区域重点发展领域,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优势,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的“龙头”。紧扣区域发展需求,广州城理深入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整合学科专业资源,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分类培养人才——

依托土木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建设“强基班”,计算机工程学院建设ACM特色实验班,培养行业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建设“机械工程+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投资学”“通信工程+工商管理”等主辅修双学位实验班,开办“智慧税务”“新媒体运营”“首饰设计”等微专业,培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新设“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智能车辆工程”等新专业,转型升级“机械工程”“会计学”“车辆工程”等传统专业,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工科、新文科专业。

广州城理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获得一金一银。图为参赛队伍合照。

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打破了学科、校企间的围墙,实现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动力。

聚焦成果转化,服务区域发展

登上广州城理工科楼屋顶,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能。

这是广州城理电气工程学院建设的屋顶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自2023年1月投运以来,电站共计发电32万度,电站能效比达85%以上。

“我们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协调新能源的数字电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将闲置屋顶变成‘绿色电站’,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广州城理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沈娜介绍,该电站是学院正在建设的新能源光储充智能微电网的一部分,可以进行并、离网运行为办公楼提供电力,还作为学院学生的校内实践基地。

屋顶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是协调新能源的数字电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成果之一。该中心于2021年获广东省教育厅立项建设,依托电气工程学院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围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主线,开展智能配电网新技术及设备研发、电力设备监测与安全控制等领域的研究。

近3年来,中心与广州供电局、深圳供电局、韶关供电局等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设备状态估计与诊断、农村电网供电质量提升、新能源发展规划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与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智光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产教融合创新班”,培养更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扎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广州城理坚持立足广东、融入湾区、面向全国,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聚焦大湾区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发展需求,学校成立多个科研平台和研究基地,如面向新能源电池的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金融研究基地,持续推动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前列。

回望来时路,满怀豪情;展望新征程,更添信心。杜小明介绍,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建设若干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建成一批一流学科专业和一批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人才,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通过以评促建,提高办学质量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州城理校园。

蹄疾步稳,未来可期。

2024年,又是只争朝夕、拼搏奋进的一年。”杜小明表示,学校将加快与政府、产业、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力求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出新出彩,与城市共进,与时代同行,朝着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勇毅前行。

南方+记者汪祥波

通讯员石婧雯许晗星

[作者]汪祥波

广东教育头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