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rebet雷竞技

“首席技师”养成记, 他们的成长之路令人钦佩

前些日子

深圳人社更新了

广东首批19名首席技师名单

首席技师是我国“新八级工”

职业技能等级架构中的金字塔尖

是职业技能等级的“天花板”

广东省首次评出的19名首席技师

各个身怀“绝招、绝活、绝技”

在技能攻关、技艺传承、带徒传技方面

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今天蓝领荟带领大家

深入了解3位深圳“首席”的故事

看一线技术工人如何通过锲而不舍的奋斗

攀登到技能人才的“塔尖”!

王建涛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发电机检修工

我的最终目标是在退休前,把发电机检修所有高风险、低效率的工作,都通过现代化的专用工具变得安全、高效。

1996年,18岁的王建涛进入中广核,做起核燃料装卸系统的检修工作。那时,大亚湾核电站约1200名员工,中专以下学历仅有一成,他深知:学历是自己最大的“短板”。“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学、继续考。”购买专业书籍、上网找公开课、参与英语培训、学高等数学、电机学、电磁学……王建涛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

苦心人,天不负,王建涛技能水平很快提升。他带领团队实现了自主维修的目标,还考进华南理工大学,取得大专文凭;考入中南大学,拿到本科学历;又考上了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

如果说,知识是王建涛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那么创新则是他从核电维修工一路逆袭的“硬通货”,而深圳是他最好的试验场。

核电站发电机每隔5年左右需抽出转子,以便对定子及转子内部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验。而“抽转子”却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心的工作,不仅需要提前拆除励磁机等大量设备,而且重233吨、长15.38米的转子如果在起吊抽穿过程中发生设备损坏,将可能造成数以亿计的损失。

如果能从定子和转子的小缝隙中,把机器人放进去,完成检查和试验,不就不用抽转子了吗?“一开始我们想将国外的成熟技术应用在我们自己的设备上,可是光做可行性评估就要收50万元的费用。如果能用,租设备就更贵,不能用就等于50万元打了水漂。”在跟国外专家沟通几轮之后,“自主研发”成了王建涛团队唯一的选择。

就像孙悟空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悟空”机器人的诞生也是一波三折。

王建涛从零开始构思和设计机器人的每个功能和接口。经过两年、几十次模型试验,2021年2月,“悟空1.0”版本首次爬进了发电机内部,短短一天的测试,让王建涛发现不少问题,大修后,王建涛总结了74项需要改进的点。

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机器人大改了3次,“光是磁吸材料我们就试验了5种。为了找出最优的功能组合,我们需要了解最新的技术,机器人换代快,最夸张的时候我们一批几十个机器人全都要推翻重来。”王建涛说道。

2022年5月,“悟空3.0”正式上场,改进后的“悟空3.0”更加轻薄小巧,它沿着定转子环形气隙缓缓进入发电机内部之后,按照指令一圈一圈查看发电机内部情况,并通过传感器实时传输画面和数据。定子槽楔松动检查、定子铁芯ELCID试验、定子端部共振频率测量……随着一项项工作内容的完成,“悟空”在发电机“肚子”里辗转腾挪,如鱼得水,精彩地完成了首次应用。

王建涛说,他的最终目标是在退休前,把发电机检修所有高风险、低效率的工作,都通过现代化的专用工具变得安全、高效。

崔利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泵装配调试工

我们在现场长年累月的坚持与磨练,不是为了让手心长出老茧,而是为了增见识、长水平。

崔利从事水泵维修工作已有25年。2019年,在全国核电厂水泵检修职业技能竞赛中,他荣获个人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如果说王建涛的创新是在国外技术钳制之下从无到有的零基础构想,那么崔利的创新,则是源于平日里的点滴积累,在他看来,方法就藏在设备维修特点里,躲在设备工作原理中。

余热排出泵的起吊翻转工作,曾经是核电站检修人员的“老大难”项目。由于设计原因,泵上没有设置吊点,作业人员只能采用缠绕吊带的方式进行起吊翻转,但这很容易发生吊带割损、泵体倾斜等异常,这个问题一直让崔利如鲠在喉。直到有一天,他无意间看到了一段核电蒸发器的安装视频,发现这里面也有一个起吊翻转动作,通过仔细比对,崔利发现蒸发器上焊有一个吊耳,可遗憾的是,余热排出泵的材质并不支持焊接。

崔利不甘心地捧着设备手册翻来覆去地看,结果还真从手册中找到了方法。原来余热排出泵端部有一圈固定的轴承压盖螺栓,只要将吊耳设计改为螺栓连接,并将连接处的结构设计保持与轴承压盖处一致,就可以利用轴承压盖螺栓将吊耳连接到泵体。

最终,这个看似简单的思路大获成功,崔利发明的新型特殊吊耳经检验后成功在大修现场应用,并推广至多核电基地,让余热排出泵起吊翻转工作变成了一项“稳稳当当”的活儿。

“解决设备问题,最难的地方其实在于起步,而起步在于坚守现场、回归原理。”面对技术难题,崔利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梳理难题痛点、理解维修特点、掌握工作原理,最后实事求是地融入到现场工作中。在崔利眼中,不经思索的行动往往会适得其反,只有经过思考、去伪存真后的方案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投身水泵检修一线25年来,崔利深入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也为“老黄牛”精神作出了新解读——“我们在现场长年累月的坚持与磨练,不是为了让手心长出老茧,而是为了增见识、长水平。”

冯平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阀门装配调试工

我记得我做最长的一件事,持续了将近10年的时间才有了一个结果。

冯平是中广核的一名核电站的阀门检修工,2016年,他获得了深圳技能人才最高荣誉”鹏城工匠“称号。

“鹏城工匠”是如何炼成的?朴实的“阀门王”用最平凡的话语道出了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我们做一件事可能需要持续一年、两年、三年,我记得我做最长的一件事,持续了将近10年的时间才有了一个结果。”他总结道,我们从事一件工作,要把它做的非常好,那么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这就需要不断努力、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30年如一日的阀门检修工作中,冯平带领团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法国核电站(EDF)同样存在,他们开始不断尝试和摸索,最后经过6年多时间,通过钻研改进了沿用数十年的技术,研发出了新的阀门研磨工具。

这项技术改进,大大降低了以“工艺复杂、工期紧张、验收标准严格”著称的核电站阀门检修工作难度。这项技术也得到了法国核电巨头EDF的认可,并派专家与冯平团队进行技术交流。

自1991年入职核电以来,当年的年轻人在焦熏味中摇摇晃晃越过群山,看到海湾一角露出的两座混凝土壳体(大亚湾核电站)的巨大身影。他没想到,这一来,就陪伴这几座混凝土安全壳度过了二十多年,陪伴它们二变四,四变六,接着从大亚湾出发,一直航行至全国各地。二十多年过去了,大亚湾核电站航行至阳江、宁德、红沿河、防城港以及台山等,还在扬起更大的帆,罗盘指向更远的远方,而冯平,成为了冯师傅,不变的,是他依旧在为核电护航,让他驶向更远的远方。

众多像他们一样的技能人才

也在各自的领域努力耕耘!

期待在中国这片热土

各行各业都能涌现

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