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教培的,做着做着,发现自己在违法犯罪。”
明明已经有心理准备,教育部颁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要在10月15日实施这一重磅消息,还是让教培从业者一时回不过神来。
从双减政策的出台,到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的实施,教培行业这一次真的要完?
上世纪90年代,一心出国的俞敏洪为了出国,在北大任教的课余时间办课外辅导班赚钱,结果背了处分,被迫辞职。
之后他专门针对出国留学生开了一家英语培训学校,并以此为雏形,创立了新东方教培帝国。
同一时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还有学大教育、戴氏英语、疯狂英语、学而思等校外培训机构。
这些教培中心,有半途凋落的,也有越做越大,直至上市的,比如说好未来、新东方、科大讯飞、跟谁学、中国东方教育等。
线下教培行业赚得盆满钵满之时,有商业头脑的人瞅准了线上这个“盘子”。
从2010年起,随着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线上教培的狂欢时代来临。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看过自家孩子在手机上用“小猿搜题”,这就是猿辅导旗下的一个产品。
除了“小猿”相伴,新东方在线、掌门一对一、跟谁学、作业盒子、高途课堂、贝拉英语等等等等,都排着队等着小主翻牌子。
总之,线下线上教培以不甘人后之势,全网开花,就主打一个让人眼花缭乱。
家长乱花渐入迷人眼,小主们则欲苦无泪。
课外补习,分是提高了,可是分数线也在不断升高。
努力加倍,成效减半,这谁受得了?
其实,受不了,却在悄悄硬挺着的,还有家长们。
教培业一本万利,数钱数到手软。诸葛学堂培训机构的一位名师,年薪高达150万。新东方在最高峰时,仅英语培训一年就有30亿的收益。
这些钱哪来的?
自然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掏的腰包。
继房子之后,教育已然成了大部分家庭的重要支出。
家里没个上学的,真还不知道补课费有多贵。
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飞康曾经统计过,每个孩子每月补课、培训等费用,从几千到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都有。
吓人不?可这就是事实。
有家长说,以前陪孩子补课,还去咖啡馆,要杯咖啡坐着等,到了后来,连奶茶都不舍得喝了。
因为“鸡娃”,连自己的生活都放弃了,这样值吗?
网上一位博主道出了真相,他说有天被街上一则广告给气笑了:“你来,我培训你孩子。你不来,我培训你孩子的竞争对手。”
虽说明晃晃的贩卖焦虑,却真的威胁到了很多人。
在卷到无以复加的漩涡中,似乎只有跟着卷,才不会被甩到下游。
哪怕大人小孩都累,也不能甘于人后。
如果继续这么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呢?咱们先来看看隔壁韩国。
2000年,韩国全面放开了有偿补课市场,瞬间打开了藩多拉魔盒。
培训机构野蛮生长,占领了各个角落。首尔教育局在2009年做了一个统计,仅首尔地区的校外培训学院,就达13510家。
而且,有实力,教师资源占优势的培训学院,都纷纷往韩国的富人区,也就是江南地区迁移。
江南地区之所以成为富人区,就是由于那里最先把首尔最好的学校搬了过去,成了妥妥的学区房,吸引了大批律师、医生、官员等精英人士入住。
而最优秀的校外培训机构,为了高收益,也趋之若鹜地挤进江南地区,加持了“学区房”的优势。
所以江南地区房价越来越高,富人们的孩子也因为享受着优秀的教育资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进入韩国最好的大学读书。
由于经济上的壁垒,一般家庭的孩子被挤出了优秀教育资源的赛道,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尽管如此,“内卷”仍然无处不在。富人区孩子之间相互卷,普通家庭孩子也在你争我赶,课外补习成为常态。
这就衍生出另一个社会现象。
校外培训通常被称为“影子”学校,但在韩国,培训机构已经本末倒置,让公立教育成为了“影子”学校。
培训机构的老师比公立学校的都多,而且,教学进度比学校里快很多,并且超纲教学。
也就是说,学校讲的内容,学生在培训机构里早就学完了,去学校上课其实就是走个过场。
由于学生们晚上要去培训机构补课到十一、二点,甚至进凌晨一点,有很多学生干脆白天上课时补觉,睡醒了再去培训机构好好听课。
长此以往,学校的作用形同虚设,校外培训反倒成了不可或缺的教育场所。
家长对学校不能提供优质教育不满,学生因为“你讲的我早会了”,对老师产生蔑视,公立学校濒临崩溃。
当校外补课成为不可替代的教学方式时,崩溃的还有拼命内卷的韩国学生,还有背负经济巨大压力的家长们。
在韩国流行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睡三个小时,那你就可能会进入顶尖的三所大学。如果你每天睡四个小时,那么你就可能会进入另外一些大学。如果你每天睡五个小时或以上,那你什么大学也没戏了。”
为了学习不眠不休,夺走了无数中小学生的快乐,这也成为了韩国中小学生自杀率不断攀升的一大诱因。
教育的高成本,也让很多年轻人选择不要孩子,韩国生育率这几年极速下降。
如今的韩国,似乎陷入了教育的死循环里,阶级分层、低生育率、教育不公平、孩子幸福指数低,成为了校外补课结出的一个个恶果。
虽说国情不同,咱们不可能成为韩国,但引以为戒总没错。
从这点来说,国家相继出台“双减”政策和《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明确界定了很多过去模糊的地方,把线上、线下校外补课的路全都堵死。
之前“双减”政策后,有的培训机构变相以“研学”、“冬夏令营”、“一对一私教”等方式继续开展补课,这次也被列入《暂行办法》中一并予以处罚。
而且,禁止校外培训招收的学生,也扩展到了3周岁以上的学龄儿童至 的学生。
违反规定,会罚收入的1-5倍。情节严重的,会处5万以下,或是5-10万的罚款。
这种无死角全覆盖的打击,注定会引发校外培训的地震。
但是,能不能彻底遏制校外培训,真正给孩子减负呢?目前还是未知数。
毕竟,有关教育的痛点还戳在每个人心上:“考不上好 ,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着好工作。”
咱就说现在大学毕业可以不急着就业,还有考研这条路能走,但是近几年考研也已经卷到无以复加。
所以说焦虑还是那个焦虑,校外培训消失或不消失,它始终都在那里。
于是对于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很多人担忧,校外补课无法遏制的话,就会变相抬高了补课的门槛。
比方说,补课也许会转入“地下”,以前一对多,今后一对一;以前孩子去补课,今后老师来家里补课;以前就近补课,今后会去邻近县市监管薄弱的地方补课……
如此一来,补课成本自然会水涨船高。“双减”之后,每小时的补课费就已经呈翻倍增长的趋势。
网上有人预测的另外一种可能是,补课会转向小众化、熟人化,有渠道、有钱人家的孩子能补课,普通人家的孩子不再有补课资源。
由此还衍生出一个段子,今后孩子校外培训取决于:“爷爷的钱包厚度,妈妈打听消息的能力,爸爸的不干涉态度。”
这样那样的担忧,说到底,还是怕自家不补,别人家悄悄补。这也是教培为什么屡禁不止的原因。
那么,家长们的“怕”到底是什么呢?
网上有一个高赞留言很值得深思:
“真正卷985、211的不多,绝大部分只是争取卷不进黑职校罢了,把职校的质量水准真正提升起来,才是缓解焦虑的正道!”
从“高考决定命运”到“中考决定未来”,无数家庭确实越来越早地感受到了压力。
正如那位网友说的,让高考这座独木桥之外的道路越来越宽广明亮,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
“减负”道路任重道远,并非一蹴而就。
对于我们来说,“让子弹飞一会儿”,也许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