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 > 

突破“卡脖子”技术, 助力“神舟”升空! 河南这所“双一流”名校实力“硬核”!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转眼间9月已至,又一个新学期已经开始。来自五湖四海的2021级ZZUer们也即将汇聚郑州大学?,开始一段全新的追梦之旅。第一次来学校哪都不熟?没关系,现在就让小编带着你,从几处闻名郑大的“成对地标”开始,帮你建立对郑大的第一印象。

登临书山,博览第一高度

身为一名大学生,“学”自然是大学四年时光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若要说到学,那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地点一定是大家求学的主要“阵地”,而其中的图书馆既可读书充电,又可默默自习,是令众多学霸、大神流连忘返的宝地,而它也正是我们今天的第一对儿地标之一。

从东门进入郑州大学新校区,穿过启明广场,就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第一站——郑州大学图书馆。现在的郑大图书馆拥有一个中心馆和三个分馆,总建筑面积达8.4万平方米,而我们眼前的正是位于新校区的中心图书馆。郑大图书馆拥有各类资源2340.4231万余册,拥有30余个书库和阅览室、近7000个座位,每周开馆时间达108.5小时,更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全年365天、24小时不间断的网络服务。除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外,这里还集中了许多“黑科技”,不管是提供刷脸服务的人脸识别系统还是“郑小图”和“郑小书”两台智能机器人,都为同学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既然是“成对”地标,那自然不可能只有图书馆一个,来到图书馆西侧,相信那座高耸的钟塔会立即抓住你的视线,它就是与图书馆日夜作伴的郑大钟楼了。钟楼高56米,象征56个民族,其上铭刻着“求是 担当”的郑大校训,是郑大的“第一高度”。而钟楼所在中轴线也是划分郑大新校区南北核心教学区的“准绳”。这里承载着无数郑大人对“晨钟暮鼓”的遐想,亦为他们敲响岁岁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

以千万书籍为阶梯,以“第一高度”为目标,一代代郑大人攀登不止,历经90余年的建设发展,现在的郑州大学已经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在这里,你能接触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绩。

现阶段,郑州大学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临床医学3个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近年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分类建设一流学科,学科特色逐步彰显,学科水平与能力显著提升:突破“卡脖子”,ITO靶材制造实现产业化;驰骋深空,面窗组件助力中国载人航天;面向未来,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成就河南首个大科学装置……这些成绩既是过去学科发展之路的见证,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021年后,郑州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喜报频传:5月,学校化学学科进入世界前1‰,成为河南省首个进入前1‰学科;7月,学校新增免疫学、环境/生态学两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如今的郑大,拥有10个ESI全球前1%学科,分别是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生物与生化、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免疫学、环境/生态学。学校整体排名位列全球第468位,国内高校第32位。

2021年9月最新ESI榜单

以雄厚的学科实力为基础,郑州大学在专业建设中同样成绩斐然。学校现有117个专业,其中就包括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以及36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在软科发布的“2021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参评专业中共有112个上榜,比例达96.6%;在艾瑞深校友会发布的“2021中国一流专业排名”中,学校1个专业获评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2个专业获评6星级(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14个专业获评5星级(中国一流专业)。

书山学海,登顶需有苦行志;暮鼓晨钟,劝君莫做庸碌人。相信在图书馆和钟楼的陪伴下,在郑州大学坚实的学科和专业实力支撑下,每一位郑大新人都能在未来四年攀上自己梦想的顶峰。

灵山秀水,能引鸾翔凤集

告别钟楼,让我们再向西行,穿过重重教学楼,就能看到第二对“CP”景点——厚山眉湖。脱胎于郑州大学老校区的眉湖位于新校区中心,像一弯新月,又像细细纤眉,横贯于南北教学楼之侧。湖面碧波环绕,湖上石桥曲折。每年春来,白鹅悠然飘荡,游鱼聚散灵动,飘摇的芦苇荡里,河源、问鼎、博弈、禅趣、杏坛、观星测影、大道通衢、凤台荷香这“眉湖八景”与周边步履轻快的郑大学子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中原春景图”。

告别诸多可爱生灵,沿湖岸一路向北,一座小山渐入眼帘,这正是那与眉湖日夜相依相偎的厚山。厚山之“厚”,意指厚德载物、厚重中原、厚积薄发、笃信仁厚。虽无峻岭之险,绝壁之奇,但春日之花香袭人,夏日之繁荫合抱,秋日之灿然如金,冬日之雪月相映,无不是众多郑大学子钟爱之所寄。

湖光山色间,郑大校园美景常在,其乐无穷,吸引了周边无数游人前来观赏,亦为学校赢得了“国立西郊花园”之美誉。但作为郑大师生治学求知的理想园地,郑大之美可不仅仅在于山水之间。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建校以来涌现出的诸多名家大师,亦是郑州大学最美的景致之一。

从左至右依次为嵇文甫教授、霍秉权教授、侯德榜教授、钟香崇院士

驻足眉湖之畔,回首90余载办学史,众多响当当的名字都在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着“河南学术界一面伟大旗帜”美誉的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我国首批从事宇宙射线、高能物理和核物理研究的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世界制碱业的权威、化学家侯德榜教授,我国耐火材料的奠基人钟香崇院士,国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领域的奠基人孙国梁教授,发明“人工蹬骨和安全手钻”的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解决了食管癌和癌前增生的早期诊断问题的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科研成果在苏、皖、鄂、鲁等多省推广的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郑州大学弘文励教。

肃立厚山之上,遥望5700余亩校园,以17名两院院士、学部委员,4名海外院士为指引的,规模达5800余人的庞大教师队伍正于此耕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现任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负责学校党委、行政全面工作;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莱蒙,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等学术大师都在郑州大学任学院、研究院院长。此外,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的获得者、曾任新华社总编辑的南振中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张海先生也在学校执教。

霍裕平院士,曾主持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界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何季麟院士,带领团队突破了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全流程工序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吴养洁院士,其创立的“崔-吴偶联反应”享誉国际,年届九十仍然坚持教学,培养了包括丁奎岭院士在内的多名化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申长雨院士,主持承担“神舟”系列航天员出舱宇航服头盔面窗,及相关塑料件的研制工作,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王复明院士,在基础工程渗漏涌水防治和隐蔽病害诊治方面取得系统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基础工程防渗修复及应急抢险,解决多项重大工程难题

在众多先贤以及学术大师的指引下,郑大学子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过人的实力,他们摘金夺银、屡创佳绩,为学校,也为自己捧回了众多荣誉。2018年,学校“深蓝科技部”团队荣获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共50支),在人民大会堂捧回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最高奖;2019年,郑州大学与兄弟院校联合组队参加了“第十一届世界荷球锦标赛”,勇夺第四名,创造我国历史最好成绩;2020年,郑州大学水下机器人实验室水下巡游组“郑青春”队在2020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成功卫冕三连冠;2021年,郑州大学师生组成的中国国家柔术队,在首届“国际柔术联合会套路柔术线上世界杯”中摘得银牌和铜牌各一枚,在国际体育大赛中实现了新的突破……

山水相伴,能怡求知之情;名师指引,可砺好学之志。不论是四季轮转之中的风花雪月,还是三尺讲台之上的忙碌背影,都是郑州大学最靓丽的风景。而在他们的陪伴和引导下勇敢追梦的郑大人,也构成了这华美卷幅上的惊艳一笔。

“本源中心”,激扬奋进人生

从眉湖中心穿过,再向西去,就来到了我们今天最后一对地标的身旁,它们就是郑大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中体”兄弟了。哥哥本源体育场(中心体育场)开朗外向,总面积31756平方米,观众席总席位数18500个,曾举办过河南省第二十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量级比赛。弟弟中心体育馆在更北边,内敛沉稳,肚里蕴含着众多室内运动场馆。看到这里也许你就要问了,既然是“中体”兄弟,那哥哥为何还有个“本源”的名字呢?须知,这里其实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怀知恩之心 尽反哺之力”的美谈呢,现在就让我为你慢慢道来。

本源体育场

中心体育馆

将时钟拨转回2016年12月23日,一场万众瞩目的捐赠仪式在郑大校园里拉开帷幕,学校1976级校友、建业集团董事长、河南省本源人文公益基金会创始人胡葆森先生向郑州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本源教育发展基金”,以支持母校人才培养及发展荷球体育运动。为感谢胡葆森校友的义举,学校将主校区中心体育场命名为“本源体育场”,由胡葆森校友题写。2017年4月13日,名牌揭幕仪式在原中心体育场举行,从此中心体育场就有了一个响亮的新名字——“本源体育场”。仪式之中,胡葆森校友说到:“‘本源’意思是正本清源、追本溯源,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是郑大人。”

正如胡葆森校友所说,自创办以来,郑州大学已为我国培养了百万毕业生,他们活跃在郑大的黉门内外,涌现了一大批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与此同时,他们始终铭记自己郑大人的身份,时刻心系母校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郑大品牌”。

从左到右依次为丁奎岭院士、刘中民院士、王复明院士、阎锡蕴院士、王俊院士

从左到右依次为李朝军校友、韩家炜校友、张宏江校友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郑州大学已在本科教育阶段先后培养了1981级校友丁奎岭、1979级校友刘中民、1977级校友王复明、1977级校友阎锡蕴、1980级校友王俊这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外,许多郑大人也将自身对科学求索的脚步延伸到了五洲四海之上,郑州大学1979级校友李朝军曾被评为全球绿色化学领域的5位著名科学家之一,他于2012年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而在最新公布的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家排名中,郑州大学1978级校友韩家炜位居华人科学家之首,综合排名世界第4;1977级校友张宏江位居中国大陆科学家之首,综合排名世界第41。

胡葆森校友(左)和张敬国校友(右)

郑大人不仅在学术领域成绩斐然,在其它领域之中亦有颇多“高光时刻”。据统计,在我国十九大代表中,有15位郑大校友,其中4位进入两委委员。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捐资1亿元人民币助力母校建设的1976级校友、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以外,学校1979级校友、正商集团董事长张敬国亦向母校捐赠1.1亿元人民币,他们以赤子之心回报母校,助力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在全省树立了回馈母校和支持 事业发展的榜样。

吕扬校友(左)和尹笑言校友(右)

在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同样有郑大人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身影。郑州大学2013级校友吕扬与三位队友以6分05秒13的成绩夺得赛艇冠军,为我国收获了此次奥运会上的第10枚金牌,并打破了该项赛事的世界纪录;郑州大学2012级校友尹笑言四战四胜晋级决赛,成为我国空手道项目中第一位打入奥运会决赛的选手,亦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空手道奖牌得主。而在她们之前,郑州大学已为我国培养了奥运冠军贾占波、孙甜甜、李雪英、朱婷,世界冠军宁泽涛、王二平、马建超等体坛名将。

佳绩不断、捷报频传,正如“中体兄弟”已成为郑大知名地标一样,这些在各行各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校友,也是郑大在不同领域的“地标”。相信在这些地标的指引下,2021级的郑大小萌新们也能渐渐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新的“郑大地标”。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秋天迈着轻快的步伐,悄悄来到了每一个郑大人的身边。不知道通过刚刚的介绍,你是否已经在脑海里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郑大以及未来四年大学生活的影像了呢?其实,郑大校园里的风景和其他吸引人的地方远比我们今天介绍到的要多,而它们就有待2021级的ZZUer们在未来亲手发掘了。加油,郑大人!从眼下一片金黄的秋日出发,努力在四年后的盛夏成为更好的自己!

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大鱼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郑州大学官网/官微、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 学科与重点建设处、郑州大学校友会、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中国政府采购网、最佳大学、大河网、求学杂志、河南日报、有机合成、软科、艾瑞深校友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