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 > 

“科创中国”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基地:依托“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致力于打造高尖端创新平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产学研融合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按照“科创中国”建设“求实效、植内涵、提质量、筑生态”的总体要求,面向全国组织开展认定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工作。

近日,根据《“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实施与管理办法(试行)》(科协办函创字〔2022〕57号)《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推荐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的通知》(科协办函创字〔2022〕60号)要求,经评审和公示,194家单位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获得认定的创新基地进入建设阶段,建设周期为2022年至2024年。

我们将陆续刊发首批入选基地简介,展示基地风采。

“科创中国”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基地依托于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设立,研究院2014年成立于郑州,是郑州大学与郑州市联合共建的河南省首家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院始终坚持依托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致力于打造集创新资源汇聚、学科交叉融合、高层次人才聚集、重大需求牵引、科技企业孵化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

研究院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先进制造业为主,交叉融合新材料、化工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开展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等。先后获“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建设研发平台、河南省“四个一批”重点建设创新引领机构;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被河南省委组织部等七部门列为首批“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试点单位。

依托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建设,汇聚各类创新资源

一是加强人才引育创新,高质量开拓人才工作新局面。研究院依托“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多学科优势,经过多年探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育机制,形成了打破校内学科壁垒、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团队。

二是持续加强平台建设,高标准搭建创新平台。累计建有科研创新平台29个,其中包括:科技部“电子材料与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进技术创新基地”、化工学会“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实验室”、“河南省智能网络和数据分析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先进移动通信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

三是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先后与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开展深度合作,进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100余项,服务企业超600家,承担国家、省市等重大科技项目30余项,转化金额超亿元。

四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速高科技企业孵化。通过技术输出、技术服务等方式现有孵化企业48家(参股企业25家),其中区域股权挂牌企业1家,潜在瞪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科技小巨人2家,规上入库企业4家,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2家等,参股孵化企业估值超10亿元。申请有效知识产权40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项;实用新型授权154项,外观设计授权12项,软著登记157项。

实现多项重大技术创新,多项技术成果获中央媒体报道

研究院研发的中医问诊机器人荣登《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3日经济版;研究院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所研发的污泥脱水技术2020年被中央电视台《信用中国》栏目专题报道;工程塑料研究所研发出我国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长碳链尼龙及耐高温尼龙,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工业、机械等,每年节省外汇费用数千亿元。

研究院获批“科创中国”产学研协作类创新基地,将完善“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基础设施、管理机制规范化建设。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问题,深化院企合作,持续开展重点创新任务、科技难题攻关;发挥节点作用,协同“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开展需求对接、技术服务、示范推广等;作为郑州大学服务社会的窗口,为推动河南科创事业勇攀高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助力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而砥砺前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