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既有鲜花也有荆棘。有句话说得好,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成功必须经过努力。或许用来形容高三生再贴切不过。
这次考试对于顺利发挥、选对志愿的人,称得上是用知识扭转人生的一个阶梯。但是对于“高考大省”的学子,其中的艰辛和无奈却是“高考天堂”的同学不能体会的。
男生毕业后远走他乡,坦言:希望后代走出竞争激烈的河南
我们经常鼓励学业有成的人才,能回到故乡参与建设。但另一个现实是,作为个体自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发展和后代的起跑线。
所以很多同学参加高考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raybet雷竞技靠谱 ,实现迁移。笔者曾在网上看到一位男生这样讲:他在填志愿时,坚定地把所有选项报到东部的外省。
大学毕业之后,尽管父母更希望他去郑州,可他还是选择远走他乡。奇怪的是,他没有留在繁华大城市,而是去了个不如郑州的小城市。
理由却让人感到既意外又无奈,原来男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后代跟他一样,从小这么内卷。城市是否繁华不重要,竞争没河南这么激烈就好。
以他的学习水平,在普通省份可以妥妥地成为公办二本生。但因为省内录取标准高出几十分,他家里又不想选学费贵的民办,最终只读了专科。
这样的现象,想必不是他一个人经历的。每当谈及高考的公平度,很多来自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生源大省的家长,不免要为子女发出疑问。
尤其是对比京津沪等独立招生的大城市,明明分数没那么高,却可以更轻松地读985、211名校。难怪有人同情“高考转移生”。
河南大学书记提议: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名额
这些省份的学生之所以内卷如此严重,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人口多,学生数量庞大。二是高校招生的名额多半会向自己省份倾斜,而省内大学少、层次低,就造成矛盾。
于是无论学生报考省内有限的院校,还是舍近求远报外省的大学,能“上岸”的数量都显得更有限。反之,“高考天堂”的同学,占了很多优势。
有家长说统一试卷,按分数高低依次录取才公平。但是这个方法显然存在很多弊端,和不现实的成分。于是又有人提出,按各省高考总数,来平等地分配名额。
想不到这次会议上,河南大学的党委书记,作为代表,正式提出这样的建议。不过他附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部属院校”。
卢克平先生认为,可以重新规定“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招生规则,按各省、直辖市的高考人数,配比指标。这样的话,对于优秀学生可以增加公平。
卢书记拿河南的考生举例,比如某届高考,一本上线人数为13.97万。可是“上线率”却是全国末位,最后顺利被录取的一本生概率更低。
看到家乡的学子明明很努力,却因为资源不均衡,省内名校少等原因,只能去“差一档”的院校。卢克平为河南等“高考大省”的同学发声。
他同时还提出,关注农村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加大支持力度。确实不难发现,现在双一流院校里,真正的寒门子弟变得越来越少。这样的倡议真的非常接地气。
支持者占多数,促进高考公平是家长们的共同意愿
“部属高校”按各省考生数量分配指标,这样的建议很快引发热议。大部分家长是比较支持的。这种方式既能促进公平,也不会引发各省在高教事业投入的矛盾。
因为“部属高校”和省属院校,在经费支持、师资建设等方面,渠道不同。让更多考生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有进入985等顶级院校的机会,不仅利于考生也能让高校获得更好的人才。
当然,要是全部院校按这种方式招生,并不现实。各省投入高校的费用和人力资源,需要自己“买单”,换成哪里都无法做到“为他人做嫁衣”;那样反而影响积极性。
总而言之,卢书记提出的方法,还是非常合理和受认可的。成绩拔尖者有更多机会享受平等竞争,家长们大多也没有异议。
【话题】你支持这样的招生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