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 > rebet雷竞技

校招不是招聘会? 河南师大和某教育局各执一词, 学生三面后被毁约

现在大学生就业很难,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显得很卑微,很坦白地说,每次看到招聘会或者校招中人满为患,失望而归的大学生,心里都是酸酸的,是自己没能力,还是文凭真的贬值了?

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都是人为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原本有用人计划,却因为某种原因爽约,让大学生失去了就业机会,而造成的后续影响还不止于此,有关单位诚信缺失,已经对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就业自信造成打击,这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毕业生就业氛围。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关于河南新乡市教育局毁约的帖子,直指当地取消了专项招聘计划,导致多名河南师大毕业生错过就业机会,而且这些毕业生都是硕士毕业,这件事让很多人表示不可思议:

教育局组织的招聘计划,原本是公信力很强的招考活动,怎么说变就变呢?这种事情在文明和法治社会不应该出现,契约精神不能就这样丧失了!

有河南师范大学2023届应届毕业生表示,该教育局是6月份到河南师大组织校招,经过了一系列的流程后,在10月份招聘计划被叫停,这就导致了40多名应届生错过了秋招,就算是参加第二年的教师编制考试,也失去了应届生身份。

这件事是否属实呢?因为这太不符合常理了!始乱终弃的事情,按理说不应该出现在教育局组织的招聘活动中。

河南师范大学就业处工作人员表示,学生在网络上的发帖内容基本属实,学校已经知晓此事;而新乡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则表示,教育局是组织方,也是用人方,很了解教师实际缺口,希望能继续跟进。

但该工作人员又强调,6月份参加校招只是和高校进行对接,了解毕业生意向,河南师大将其理解为招聘会是不准确的,10月份的专项招聘被上级叫停,至于善后方案还在协商之中。

这就奇怪了,企事业单位到高校和学生见面,了解就业意向不就是校招吗?高校就是这样理解的,而教育局则认为校招不是招聘会,双方各执一词,毕业生就成了“牺牲品”。

有没有人听过学生的声音?过程中到底还有哪些事情让学生无法接受?

从网络帖子和媒体报道来看,大家都认为是新乡市教育局到河南师范大学招聘,并且都参加了用人单位组织的面试,通过面试后还上交了毕业生、学位证等,这就意味着出现了“排他”现象,毕业生不能再次选择就业单位。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局停止招聘,导致毕业生错过就业期,应届生身份红利也消失了,这些学生无法接受的第一点。

另外,参加招聘的学生已经通过了三轮面试,总共有40余名师范毕业生通过了当地各中小学的考核和选拔流程,并且还都上交了身份证复印件,毕业生、教资证、三方协议等一系列的材料,只在等待教育局最后的面试考核。

大概在七八月份的时候,有不少毕业生开始咨询该教育局招聘进度,相关人员均表示在走流程,耐心等待即可,但到了8月下旬毕业生被学校告知招聘计划没通过审批,结果未知,但还在积极协调。

到了9月份开学后,部分毕业生被各中小学通知先以代课老师身份工作,但一段时间后学校又陆续归还了此前上交的资料,毕业生也被教育局告知“另找工作”,并解释称,当时去学校只是了解意向,看看有多少人报名。

这是毕业生无法接受的第二点,不是招聘会为何要扣押毕业生材料?毁约过程错得离谱。

对于学生的发帖行为以及各种诉求,教育局表示正在协商,但是建议毕业生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准备其他考试;另外还说了一句非常有争议的话:

现在一直闹,对他来说也没好处。

客观地说,大学生就业不易,全社会都应该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教育局在组织招聘之前是不是应该先申请编制,通过审批后再组织招聘?或者说内部应该有一个初步意向,一旦招聘提上日程,流程过了大半,是不是应该有良好的内部协调机制?

审批没通过就直接甩锅,到最后都是学生承担后果,这种做法很不厚道,此前有学生违约,则承担了2万元的违约金。

所以无论是从法律角度来说,还是从道义上来说,教育局组织招聘后又毁约是无法让人接受的,也是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

真心希望该教育局能积极协调解决问题,教育口子如果都不能为毕业生就业解决问题,甚至还制造障碍,实在是说不过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