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 > rebet雷竞技

为何双一流学生选择“逆向升学”: 备受导师器重, 每月收入5000, 手握多篇SCI论文, 毕业后成为研发工程师

上周,武汉科技大学公布一组“逆向考研数据”。在其2022年硕士研究生新生中,有159人本科来自双一流高校,其中不乏来自985高校、第一志愿填报武科大的学子。

此数据一经公布便引来热议。近年,“逆向升学”成为新名词,意为部分人在激烈的升学压力面前,选择比自己本科院校排名低的学校,进一步求学。

九派新闻联系了几位“逆向升学”的学生,从他们的自述中,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生活状况。

【1】报考院校的专业实力比学校名气更重要

从985临床医学本科,考到双非院校的医学院,值得吗?来自山东济南的郭沫表示,“值得啊,研究生学历很重要。”

2019年,他从医学院毕业,进入淄博某医院担任医师。工作两年后,他发觉职业发展收到较大限制。“身边的年轻同事,基本上都是硕士学历,更别说大医院了。”于是他选择考研。

因为在职备考,郭沫精力有限,只得降低自己的预期目标。最终,他考取某所双非院校的医学硕士,“这所院校临床医水准不低,在复旦版的全国医院排名中位居前列。我希望以此为跳板,继续攻读博士。”

张路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图/受访者提供

与郭沫相同,读音乐的张路也认为,在专业水准方面,专业院校未必逊色。今年9月,张路入学西安音乐学院。本科就读于某211师范类高校的张路,在2021年,出国计划搁浅后,选择了报考西安音乐学院的研究生。

张路坦言,相比专业类音乐学院,综合类高校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个人视野、就业选择上,有着一定优势。

【2】985本科到双非院校研究生,备受导师器重

现年29岁的赵斐,今年从武汉某双非院校硕士毕业,顺利入职广州一家科研机构。他回忆起三年前的考研历程,仍是记忆犹新。

广东人赵斐在2011年来到武汉,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专业。毕业后,他并未从事相关工作,而是成为老家的一名公务员。

他告诉九派新闻,“老家惠州公务员待遇尚可,不算低,但自小刷题成瘾的我,难以适应缓慢的生活节奏。”于是,他选择报考母校的硕士研究生。

2019年,研究生分数线出炉,赵斐落榜,最终被调剂至上海某双非院校。来到新的学校后,他起初比较失落,但很快便发现新的世界,“研究生阶段还是看研究成果,尽管双非院校在项目资金、论文投递上有所劣势,但是搞研究嘛,主要看自己。”他表示,其来到双非院校后,备受老师器重,不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核心期刊,还拿下2项专利。“导师很重视我,他经常和我在实验室交流到夜深。”

他说,导师每个月发放2000元的额外补贴,在校期间,自己每月的收入约为5000元,与博士生水平相当,这令他满怀感激。

硕士毕业后,手握多篇SCI论文的赵斐并未选择读博,而是入职广州一家科研机构,成为一名研发工程师。

他说,“我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成了家,挺满意的。”

【3】对于博士来说,学术水准大于学校层次

来自湖北宜昌的徐冰,于2020年考取南京某211高校中文系硕士。临近毕业,她有些焦虑。“读博还是就业,我蛮纠结。”

徐冰整个暑假都泡在学校图书馆,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的初稿,卸去了毕业的压力,她开始考虑硕士毕业后的出路。

徐冰告诉九派新闻,当下申请博士名额少、竞争激烈,“好多学校博导特别少,老一批教授退休了,年轻教师还不具备博士招生资格。”

在各高校官网查询时,她发觉专业对口的博士生导师数量少,招生名额也少。于是,她将目标锁定于武汉的几所双非院校。

“我是宜昌人,打算今后回家,或是在武汉发展。”徐冰在武汉几所部属高校官网上看到,自己所学方向的导师较少,加上其准备申博的时间较晚,于是准备申请双非院校。但她发现,申请双非高校的博士并不容易,有来自高校内部的硕士的竞争,也有“工作多年的、本地人脉丰富的中年人”热衷于读博。

徐冰坦言,提升学历是这几年的社会潮流,即使是双非院校,博士申请难度也很高。

导师给徐冰的回信。图/受访者提供

“对于博士来说,院校不太重要,看重的是学术成果。”对于未来,徐冰表示将毫不犹豫地选择读博。“我想在毕业后,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与自己喜欢的文学打交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