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 > 

中外学子我手写我心, 妙笔共叙“楚才情缘”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6日讯(记者向洁 通讯员陈楠)26日上午,备受瞩目的“地铁地产·壹站城”第38届(2022)楚才写作大会走进千家万户。

本次活动由韬奋基金会、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楚才竞赛委员会主办,武汉作家协会联合主办。通过“楚才作文”小程序,全市近7万名“楚才粉”报名参赛,其中近6.7万名中小学生、大学生以及留学生在150分钟内完成创意写作。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楚才写作大会既有不少初次参与的新朋友,也有很多相伴多年的老朋友。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楚才情缘”吧!

小学生:三会“楚才”,篇篇都是给家乡家人的“情书”

六年级学生朱久叶独立创作中。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立德分校六年级学生朱久叶今年是第三次参加楚才写作大会。四年级初会“楚才”,她以《灰太狼的面包房》一文获得一等奖。去年,她再创佳绩,写的《乡间趣事》斩获大会特等奖。

此番再会“楚才”,朱久叶仍是欣喜万分,因为恰好是爸爸的生日。朱久叶说:“之前就跟妈妈一同计划好,爸爸无论是否在家,都需要提交一份手写情书,要用上五感写作法,既是陪伴我一同参与楚才,也是对妈妈的弥补,理科直男当年欠下的债总归要还的。希望爸爸能体验这样的快乐,算是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吧!”

朱久叶说,她喜欢参加楚才,因为每一届的题目都能激发她的表达热情,去年外婆读了她写的《乡间趣事》非常激动,因为她也是故事的亲历者,这次写的是《妈妈与外公》。写出自己的心中感受让自己快乐也打动读者,这也是对楚才一直所倡导的“我手写我心”的努力践行。

同样是第三次参加楚才写作大会的长春街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健丞看到大会提供的材料作文——“青丘故事”后拍手称快,“太适合喜欢天马行空的我啦!”

武汉市长春街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健丞第三次相约“楚才”。

“楚才鼓励自由畅想的规则是最为吸引我的地方。”王健丞说,他从小就喜欢看神话、志异类的读物,在“楚才”的舞台上,他找到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去年有幸以《波月洞黄袍偷袈裟,普陀山悟能请观音》一文获得特等奖。因为看过《聊斋志异》,也看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所以看到“青丘故事”的材料就来了兴趣。通过自己的想象,他写了一个儿童版的“青丘传说”,脑中构思的小故事在稿纸上喷涌而出,写完有种酣畅淋漓的畅快,“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打造出一个自己的神话王国”。

中学生:七载“对话”,楚才不仅仅是一场竞赛

武汉十一崇仁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陈玄晔七次“对话”楚才。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楚才”,年年赴约届届相会,一直到如今的九年级,哪怕身边有许多同龄人因着学业的压力“忍痛割爱”,武汉十一崇仁初级中学九(8)班学生陈玄晔顺利完成了自己与楚才的第7次“对话”。

多次参赛,陈玄晔最大的感触是:楚才不同于考场作文,一板一眼,命题会囊括许多当下热点,这要求针对材料有切实的思考感悟。他印象最深的一个题目是《表情包》,当时正逢微信大火,这个题目对他而言,是一次新奇的尝试,也让他体会到“万物皆可入题”的奇妙。

今年参赛于陈玄晔而言更是一次思维上的锻炼。初中组4号题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这需要深入地思考分析,而不是用浮于表面的华丽词藻修饰,相信不少同龄人会有话可说。然而,他最终选择了2号题——《……老了》。他常常问自己:怎样才算长大?他发现许多人在亲人、长辈、事物老了后,才体会到长大、成熟。在他看来,当不再把无忧无虑挂在嘴边,当一个人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就意味着长大。

留学生:“楚才”亦师亦友,引导我们讲好自己和中国的故事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留学生积极参加楚才写作大会。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学生辅导员丁昱丹老师介绍,“楚才”自2011年首次在该校设立分赛点以来,受到了该院教师和国际学生的高度重视,每年都有20多名国际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今年的赛题一共有5道,选题新颖、包容性强,能给考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作为今年的指导教师,她把重点放在了立意、表现手法、角度和构思方式上,希望参赛学生们可以认真对待,在文字中表现出真情实感和扎实的文学功底,借助楚才作文竞赛来检验自己的汉语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争取得好的名次。

来自缅甸的研究生王南南是“楚才”的老朋友。王南南说,2018年她第一次参加“楚才”比赛,至今仍印象深刻。记得当年的作文类型偏近写信,难度较小,她很高兴在那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次比赛她选择了第5个命题——《公交车》,她认为该命题与自己的经历十分契合。写作中,她重点关注了故事的立意与构思,以真情讲述自己的人生旅程。希望通过与“楚才”的一次次切磋,她的汉语水平、写作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掌握更多中国修辞,谚语,实现真正成长。

“如果满分是10分,我会给自己7分。在未来,我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继续参加比赛,取得更好的名次。”来自柬埔寨的刘德雄是第一次参加楚才写作大会,他非常感谢备赛过程中老师给予的指导。他说,在中文写作的过程中,除了常见的翻译问题,他还经常会被指出标点错误。老师十分有耐心,指导他逐一修改、理解,令文章更加深刻。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万莹表示,作为老师,她能深切感受到国际学生在经历别离后重返校园的那份喜悦与感动。此时此刻的他们更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对中国、对中文的热爱。参加楚才写作大会,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或抒写个人成长中的困惑与感悟,或关注和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他们的愿望就是用中文讲好自己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