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湖北>

聊吃鱼谈志向, 院士进校园与中学生“零距离”对话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5日讯(记者向洁 通讯员邹复新)9月15日,由武汉市科协主办,江岸区科协、江岸区教育局承办的“育科学精神,立报国之志”——院士进校园报告会在武汉市七一中学举行。

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桂建芳以《渔业转型升级的中国智慧与长江大保护》为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分享的形式,向600余名来自七一中学、京汉学校的初中生讲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从“捕”到“养”再到“护”,逐步优化解决“吃鱼难”问题的漫漫征途。

“从‘捕’到‘养’,几千年文明发展的漫漫长路,创造了中国璀璨的渔文化和中国水产养殖的古老智慧。”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桂建芳从史前遗存、神话故事、文字印记、文化记忆等多个方面生动讲述渔业在中华文明发展长河中不可湮没的地位。

桂建芳告诉学生们,渔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文明发展、智慧提升和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和转型的现代产业。国家需求驱动了中国水产遗传育种与水产种业发展。目前,我国占世界淡水养殖量2/3,提供国民动物蛋白消费约1/3。育种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1991—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共283个。由于养殖产量持续增长,进而催生了让江湖休养生息、生态优先的中国渔业和水生生物养护策略。“十年禁渔”是长江生态修复重要举措。

聆听完近一个小时的报告,学生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向40年来致力于水生生物研究事业的桂建芳院士致敬。

“让老百姓有鱼吃、吃好鱼,从桂院士的奋斗故事中我感受到人们幸福指数的提升。”七一中学七(6)班学生赵禹涵说,这次院士报告会也给了她新的启示,今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做什么研究,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帮助社会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何凛宽表示,在“长江大保护”“大食物观”的引领下,已经转型和正在变革的蓝色渔业将大有可为。作为长在长江边的孩子,他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心,为保护母亲河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该校校长吴时亮表示,此次报告会是一次难得的与科学家面对面的学习机会,学校将这次活动的主题定为“育科学精神、立报国之志”,就是希望学生们认真聆听院士报告,零距离感受院士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激发学习科学、探讨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为将我国早日建成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此次报告会是武汉市七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行规素质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学生们还通过参与行规讲座、心理讲座等增长见识、丰富学识、锤炼意志,为美好成长蓄力增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