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双新”背景下日常化高质量教研与品牌课型建设研讨会在昆举行

11月24日,由教育部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指导,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主办的“双新”背景下日常化高质量教研与品牌课型建设研讨会在云南昆明五华区青少年宫举行。研讨会深度呈现了“新基础教育”试验学校的本体化、典型性实践课例,展现了全国范围内相关区域和学校的典范经验,协同建构日常化高质量教研的新格局。来自全国各地教育部门代表、教研员、一线教师等600余人线下参与,近1.5万人通过线上观看。

“教育大计、质量为本,质量大计、教研为本。”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强国、新课标、新教材、新基础教育”等背景点明本次“双新”背景下日常化高质量教研与品牌课型建设研讨会的重要意义。

研讨会上,云南省教科院院长方贵荣围绕《课堂改革的着力点》作报告。他从问题出发,提出课堂改革的着力点在于“问题+活动”,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组织学生通过活动体验与建构。同时,还以两个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问题与活动的关系,指导学生真实地学习。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罗滨作《教研的力量》主题报告,指出教研要通过转化、引领、创新给教师赋能来培养老师、成就学生,并提出了当前教研转型六大能力。

此外,还有来自浙江省教研室主任何东涛,河南省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宏聚,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孔晓玲,成都市金沙小学党总支书记、集团总校长钟樱,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张华毓,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副校长高羽佳,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校长姚凤以及昆明市官渡区萃智海伦学校校长桂松松等一批优秀教师分别进行了精彩演讲。

“‘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日常教研具有系统性、贴地性、生成性、融通性,是关联、整体地推进,扎根于学生的日常课堂,聚焦于问题的诊断和发现,融入于学校整体转型中。”研讨会最后,来自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向众总结道,高质量的日常教研都是载体,最终目的是成事成人,他表示,“新基础教育”的日常化高质量教研是具有渗透力的,学校教研在不断地融合转化中为教师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教师也需要在日常的教研过程中不断创造,形成高质量教研品牌,实现辐射。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开展“新基础教育”30周年庆典的第一站,希望通过举办此次活动能促进课型由“全、实、深”向“精、特、美”的转变,实现教育教研的共生共长。

全媒体记者:字丹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