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赓续红色血脉 激扬美丽青春”思政教育研讨活动暨“大思政课视域下 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记者了解到,学校创新打造“学科+思政”的大思政模式,将理念的引导、课程的融合、文化的浸润,贯彻到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之中。
活动伊始,思政教育课程与活动展示会拉开帷幕。五个分会场各具特色,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观摩。在思政班会会场,缪黄佳老师以《戏韵家国情,奋发少年行》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引导学生们深刻感受家国情怀,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王峰老师的《万有引力定律拓展篇——“上九天揽月”》、于洋老师的《古为今用,探究球的体积》以及卢元伟老师的《历史理解:理性的声音》,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展现了思政课堂的魅力与深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思政社团会场的模拟听证会活动。预制菜进校园备受争议,在南师附中社团课,学生们以“是否允许预制菜进附中”为主题进行模拟听证会。从食堂厨师代表、预制菜企业代表、法律专家,到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教育局代表、食药监督管理局代表……大家分饰不同角色发表看法。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处副主任李娜说,这是一次学生社团活动,更是一次思政课。把思政与学科联系起来,是南师附中创意大思政课模式的创新举措。“我们一直在摸索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者很好的融合,今天开设的五节课分别是思政班会,思政课堂,思政社团,其中思政课堂就有由三节课组成,分别是历史课、数学课和物理课。这三节课就是在学科当中挖掘思政元素,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我想它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它一定会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可能会在日后对他的人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当天,各分会场还举行了专题研讨活动。专家学者们对展示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就中学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实践,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后,开题论证会在艺术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相关领导与专家、课题组成员以及集团校代表等齐聚一堂,就中国教育学会课题《大思政课视域下 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研究》进行了深入论证。南师附中党委书记葛军陈述《大思政课视域下 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他分析课题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开展大思政课程建设的校本化实践,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摸索独具特色的思政课堂教学范式,研究问题和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改进。葛军说,学校做好立德树人的学校表达,做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做好全面发展的多样表达,努力播下的这颗心灵的种子,会在以后显现出光华。
课题组成员详细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内容和方法,并回答了与会专家的提问。经过充分讨论,与会专家对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课题研究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柴耘表示,创新不一定非要是从A到B,而是能把A站在不同维度做好,希望大思政课活动因为老师的研究而变得更丰富,希望师生在这一过程中各有所获,成为其他学校、其他学段的榜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颖摄影新华日报视觉中心刘莉
校对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