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不是上个好大学, 有个好工作, 而是支持孩子做自己

你好呀,我是书研。在这里,我们一起聊读书育儿,聊爱与成长。

教育是国之大事,家之要事,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育人,育有责任、勇担当和有大爱的人。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这是我一直都在追寻的问题。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又语,一通百通。当我知道了财富的本质是什么后,我忽然也就明白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了?

教育的本质不是成绩优,上大学,有个好工作,而是父母支持孩子做他自己。

为什么教育的本质是支持孩子做自己?

人们都说,现在是全民焦虑的时代,尤其是教育,内卷焦虑得让人窒息,可又不得不继续跟着内卷。

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花重金买学区房、报培训班、兴趣班和各种补习班,风里雨里雪地里,一年四季每天不停地“鸡娃”。

不惜一切代价只为能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可这么做真的就赢在起跑线上了吗?其实并没有。

有人说,“赢在起跑线”只不过是商家为做推销而提出的诱惑家长们的虚假心理概念。

有人说,孩子的起跑线其实是父母自身的学识和人品,是拼爹拼娘的软实力。

还有人说,从来就不存在什么起跑线,因为每个人生来就自带天赋。家长们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自己孩子的天赋使命。

事实也是如此,教育根本不存在什么统一的起跑线,因为每个人生来就是不同的。此外父母的学识、家境、社会资源也都各不相同。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是有着自己思想和价值的个人。

财经作家水木然在《价值规律》一书里有言:

“未来最高的价值就是找到自己,最流行的时尚就是做自己 ,最奢侈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心不再被外物牵扯 ”。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一直是学校教育中强调的重点,也常被视为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

如何育?不是鸡娃,不是内卷,也不是放任,而是支持孩子做他自己。

父母们又要如何支持孩子做他自己?

不要控制,而要去发掘孩子自身的兴趣与天赋

《核心天性教养法》一书的作者古里安说:

“孩子生来就不是一张白纸,孩子的气质、性格、天赋和行为方式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独特的天赋是孩子发展的基础,是他们成功之路的起点。”

也就是说,孩子生来就带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气质和行为方式,他们生来就有自己的路要走。

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真正能够明白的父母并不多,能够做到的更是少之又少。

家长们更喜欢和擅长的是为孩子的未来铺路,是要求孩子必须考多少分,上哪个学校,从事何种职业,做一个成功的人等等。

这种种的喜欢和擅长都倾向于控制,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理想中的样子去成长和发展。

这也是绝大父母都在做的一件事,否则就不会有各种班的热火朝天和亲子关系的鸡飞狗跳了。

当然,也不说要放任孩子,而是父母要去发现孩子真正的天赋或兴趣,并依照孩子的天赋或兴趣去培养。

不要担心,而要多关注孩子内在的思想与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担心,是因为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隐藏着某种恐惧存在。

恐惧孩子不好好读书学习就会没有好前途;恐惧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就会有社交障碍,不讨人喜欢;恐惧孩子单独出去,就会出现意外。

恐惧使得父母们不停地“鸡娃”,似乎只有如此才能心安一些。内卷算什么?焦虑又如何?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未来才是王道。

于是,家长们将重心全都放在了能够帮助孩子变优秀的外在事物上,而全然忽视了孩子的内在需求。

但这样的做法却是本末倒置了,因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育人,育人。人,才是根本。

如果家长们只是在事上努力,而不去关注孩子内在的思想与情感,那么再多再大的努力,最终都难免成为泡影。

不要包办,而要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

做选择是一项能力。

俗话常说,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对了,方向就对了,努力才能事半功倍。选择不对,努力就可能白费。

教会孩子做选择,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一切都由父母说了算,由父母替孩子包办一切,这样孩子才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相信孩子,他肯定会有自己的路要走,他也一定能够走好自己的路。

身为父母,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如园丁一样,细心照看好自家园子里的小树苗,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该除草时除草。

在小树苗长得有点歪了就去扶直,在枝丫太过混乱无序就及时修剪,在树苗有了虫害便及时清理除去……

归根结底,就是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依据他们的本性去养育,支持他们做自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