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校办民校”或将成为过去式? 家长不知所措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体系的逐步开放,作为国家发展力量之源泉的教育事业,也渐渐被一些想要追名逐利的个人盯上,衍生出了名为“名校”,实际上却只是扯着名校的旗帜提高收费标准的民办学校

类似这样的学校,则被通称为“名校办民校”,但随着教育部下发的“规范”被提上施行的日程之后,借名校之名办起来的民校或将成为真正的过去式。

中小学办学体制的变动引出了名校办民校的概念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上的关注日益加深,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力量的发展,现行的教育模式就出现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情况

正在这个时候,为了能够拓展教育资源的延伸途径,也为了将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相对均匀的分配,以名校为媒介创办的民营学校就逐渐兴起,在教育资源紧缺或资源分布不均的地区开始了为普及教育事业而进行的工作。

最初这民营学校的性质还是如“试点学校”、“特许学校”之类的半公有学校,可随着地方上为教育发展逐渐推动起来的方略,各种各样的民营学校“蜂拥而至”,产生了一种民营学校与公办学校“争抢”生源的现象

中年家长们应该都对这方面有过一些了解,如因户籍问题无法在公办学校入学的孩子,在民营学校的“邀请”下,反而可以在异地入学。

这一现象就完全打破了“名校办民校”概念出现时所代表的理念,不仅如此,还完全违背了国家希望将教育资源平均化的现象。学生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了经济发达的地区就读,直接导致了学生户籍所在地的生源流失,生源不足自然就无法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而教育资源一少,剩下的学生家长也会想着把学生带出老家,奔向经济发达地区。如此一来,“名校办民校”的理念反而成了破坏现象教育模式的“元凶”

相关部门会为什么出现监管不力的情况?

其实“名校办民校”创立的初衷就像前文所讲的那样,为了均匀分配教育资源,并且在决定施行之初,国家就已经给各地方机关让出了较大的变动空间,各地方单位完全可以依据地方上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的实行条件和规章。

可事实上,这些民营学校对教育事业制度改变上作出的冲击,还是因为机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当然了,认为监管上面的失误多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一模式此前从没有出现过,想要一步到位地把它“搞”明白,显然是异想天开,因为每一个优秀的执行记录都是经过了不断地修改和试错才得出来的。

但教育事业上的改动不同,没有先例且没有可以完全参照的范本,每个地区不同的人文、地理以及传统等多方面的条件导致两个地区之间的执行方不能互为参照,就出现了我们认识中的监管不力的状况。

同样的,出于经济发展程度、发展规模和发展体系的不同,两地之间施行的规定也就不能互相参照,否则不仅办不好事情,还容易对当地现有的经济发展轨道造成冲击,“稳”就会因为这些改动而变成“乱”。

比如南方某地主要发展的是经济作物,居住在南方的人是通过种植、贩卖经济作物而获得收入,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北方的主要发展方针是工业化企业集群,通过在轻工业、重工业上面的设计、制造来推动经济发展。

面对着这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体系,要是互相照搬彼此的模式,那就不异于哑巴唱戏,莫名其妙了。

当然了,有读者认为可以通过法律规定来进行限定,但实际上地方法律的制定,就是依据当地的人文、地理以及传统等多方面的条件参照国家法律来实现的。想要凭空制定法律,就如同是想建一个空中楼阁,根本就不可能施行了。

为什么说教育部亲自出手是要将这一模式揭过

前文讲了这么多,估计还会有读者不明白为什么“名校”会参与到“民校”的建立中去。“名校”实际上指的是拥有优秀师资力量的公办学校,在民营学校还未兴起的时代,全国各地的公办学校就有着一层天然的“光环”,又因为各地之间不存在什么竞争的情况,这些公办学校在当地的名声就越来越大,学生家长自然趋之若鹜。可这样的形式很难让所有人都得到优秀的教育资源,成绩好的就享用最好的,成绩不好的永远无法翻身。

民营学校的出现就是为了“稀释”公办学校的这一情况,利用学校产生的名气将民营学校带动起来,一是希望达到各个学校不会出现谁好谁差的情况,二是为了让更多的学子能够享用到同等的教育资源,形成相对公平的局面。

至于说为什么没能全面达成这两点,前文中也简单地做出了解释。为什么现在教育部亲自出手,想在两年内逐步改变这种“民似名,名不似民”的情况,则和当初“名校办民校”出现的原因一样。

结语

教育模式的改动是紧随着时代发展的,当时代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不止行政制度要跟着进行修改,包括教育模式在内的其他形式也需要同步跟进。

而现在对这种模式进行修改,不仅正好可以与此前下发的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学子“双减”的相呼应,还可以将来对社会的回馈最大化的收集,以免继续发生类似的错误而不自知,但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就有点不知所措了,因为之前在民校上学的学生可能都要改变了。

一项政策的施行,必然是要紧跟着时代、紧跟人民群众的生活路线来走的。尤其是对于教育方面的系列改动,更加需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来获得正确的道路。

“名校办民校”或将成为过去式?家长不知所措

义务教育变革后,中小学“名校办民校”或将没有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