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在破除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和老师的升学率考核评价的同时,还要尽快构建多元化、科学化的学校、学生评价体系,让教育回归育人、育能、育德、育体的本质,让学生和老师真正感受到教育的真谛,卸下负担、轻装上阵。
□丁慎毅
近日,网传湖南省邵阳县罗城乡中心学校校长易拥民在微信群内发表“来我乡镇抢生源的,可以见人打人、见车翻车”的言论。8月23日,邵阳县教育局回应称,已经对易拥民批评教育,教育局纪检部门已介入调查涉事校长是否存在招生违规情况。
易拥民就此事回应称,“没想到会引起这样的舆情。我的初衷是想激励下老师们,打好招生保卫战。我这个言辞有点简单粗暴,不文雅,实际上没有真的打人。”看来,校长也是对其他学校抢夺生源愤恨恼怒,这才口不择言。
早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指出,不得把升学率作为绩效考核标准。但是,由于这个意见缺乏刚性约束,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仍然以升学率为导向,这也间接导致这些地区的学校将升学率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
如果说靠学校的教学质量来提高升学率,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考上名牌大学,或许还可以理解。这无可厚非,但更多学校的选择却是走捷径,靠抢生源、掐尖来提高升学率,以一流的生源成就一流的升学业绩。为了优质生源他们往往不择手段:变相的知识邀请赛,乡镇优秀学生免试直接入学,挂靠私立学校扩大招生规模等等,而且所抢生源呈低龄化发展趋势, 生、初中生,甚至已经发展到了小学生,农村学校更是成了生源大战的牺牲品。
抢生源侵害了一些学校的利益,影响了一些家长和学生的选择。生源好的学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必然更强,被抢的学校则越来越弱,一方面加大了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使得学校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加重分数轻育人、重考试轻能力。
教育部多次强调,坚决制止违规跨区域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行为。对于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减少下一年度招生计划、停止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同时,明确要求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民办学校超过招生计划的生源以摇号排列的方式入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学校还去抢生源,说明当地教育部门仍然没有对学校评价方式形成快速反应机制。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在破除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和老师的升学率考核评价的同时,还要尽快构建多元化、科学化的学校、学生评价体系,让教育回归育人、育能、育德、育体的本质,让学生和老师真正感受到教育的真谛,卸下负担、轻装上阵。
而对本就处于弱势的农村学校来说,解决乡村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教师是根本。要提高乡村学校师资水平,就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落实教师待遇问题,还要在职称、福利、生活等等方面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扶助,真正让乡村老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