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校CP排行榜, 清华北大青梅竹马, 华科武大双向奔赴“撒狗粮”

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年轻人对于社交网络的依赖感越来越高,并且沉迷于网络“冲浪”。对于部分年轻人而言,在网络上“嗑CP”是减轻心理压力,丰富自己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嗑CP”是近几年兴起的网络热词,所指的CP是“ Couple”的缩写,因此大多指向的是情侣、搭档或者夫妻。

近日,一份我国各大高校的CP排行榜在网络引起引起热议,众网友参与到对CP排行榜的讨论之中。

高校CP排行榜,清华北大青梅竹马,华科武大双向奔赴“撒狗粮”

对于我国各大高校之间的CP,大家讨论的时间较早,有人在小组中发帖讨论:我国的哪两所高校之间的CP感最强?

一夜之间这个讨论帖火爆全网,大家纷纷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且总结出多个甜到爆表的高校CP。

青梅竹马型——清华北大:作为我国高校中的佼佼者,清华与北大两所高校是我国社会地位最高的高校。

在我国的各个年龄段群体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已经走向世界,在国外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就建校时间而言,北大的建校时间较早。但是自清华大学落地之后,清华北大两所高校并列成为我国的高校金字塔顶尖。

两所高校可谓是“青梅竹马”,并且建校百余年来仍然不离不弃,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患难之时伸出援手的患难之交。

对于清华与北大这对高校CP,大家的认可度最高,并且反对的争议也最小。众多网友纷纷调侃,两所高校是吵吵闹闹的青梅竹马,并且只有两所高校是门当户对的CP,不能容忍第3所高校插足。

两所高校也不负这一盛名,喂糖毫不手软。“生活中”,每年的校庆之时,两所高校互发生日祝福。

“专业上”,两所高校争夺考生学苗,却又互认学分,到隔壁上课“刷”学分是两所学校学生的常事。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在形容北京大学时,更是用“永远的隔壁”,简直情话甜到牙疼!

甜度爆表型——南开天大:作为我国985高校中的佼佼者,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受到众多学子的青睐,而两所高校之间的CP关系,更是受到网友们的热议。在建校以来两所学校的CP就牢牢绑定。

近年来两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元素有所联系,简直是发个录取通知书都在发糖!除此之外,两所高校也会互相艾特发表相关“情话”。

双向奔赴型——华科武大:如果说前两组CP是慢慢发糖,而武大与华科两所高校简直是直接把糖罐放在网友面前,因此也被网友誉为热恋中的小情侣。

武大与华科两所高校,都是985高校算得上“门当户对”,这对两所学校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当然每当招生时,二者还会时不时争夺湖北第一名校的美誉。简直就是又吵又闹,但是互相爱慕的小情侣。

高校想要组成CP,要具备什么特点呢?由于综合类型的大学内部的学生性别比例较为均衡,而教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存在着男女性别失衡的特点。

因此如果非综合性质的两所高校形成CP,同学们的认可度与代入感更强。在通常情况下,高校想要形成CP,一定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两所高校都要具有鲜明的办学教学特色,并且不是综合类型的高校;两所高校最好为一所文科大学与一所理科大学的黄金CP伙伴;两所高校的地理位置相近,最近的甚至临街而建。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条件呢?因为,除了综合类大学男女比例平衡外,那些办学特色鲜明的大学,男女比例失衡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甚至可以用“严重失衡”来形容!

当“到隔壁男生(女生)多的学校去找对象”成为一种常态,两所学校自然而然成为了CP。

高校之间为什么需要组CP?归根究底还是为了更好的招生

高校之间形成CP的益处有很多,在CP这个网络词语未曾普遍使高校之间已经存在建交的关系,交流较为密切。

在CP流行后,两所高校密切交流的优势更加突出显现,只有合作才能获得共同的双赢。尽管两所高校并不能合并,但是可以通过CP的方式将自身的教育资源与对方进行共享,使得先进的优秀教育经验可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除此之外,高校之间CP流行的趋势也显示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也有所变化,是跟着时代潮流所进步的,并不是顽固不化。

上述也提到,如果高校之间形成CP,那么一文一理的搭配较为合适。通过相关的排行榜可知,大部分高校在组成CP时也遵循了这一特点,由一所理工类大学和一所文史类大学相配合。

尽管大家在“嗑CP”时,获得了很多快乐。但是在进行志愿报考时,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我国的高校分布较广并且数量较多,企业每一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的教学特色,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文科与理科擅长程度,选择较为适合的学校。

以清华北大CP为例,如果考生的理科占有优势,那么应该选择报考清华大学,如果考生的文科占有优势,那么可以报选北京大学。

如果考生单纯,根据CP的搭配而选择适宜的学校,忽略了自己与高校的匹配度,那么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弊无利。

【今日话题】:快来谈一谈高校cp排行榜中,你更认可哪对CP?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