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

“民转公”提速! 5所学校更名, 2年内清零这类学校!

“民转公”再提速!

9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2020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报告》透露:

开展“公参民”学校专项治理,力争到2022年底基本消除“公参民”办学模式2023年底彻底整改到位

意味着,西安一大批“公参民”性质的学校将面临大洗牌。

“公参民”极度扩张,隐患重重

所谓“公参民”,指的是“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也就是“名校办民校”或者“冠名贴牌”。

早期,教育资源匮乏,这种学校依托公办名校的教育资源,结合民办学校灵活的招生、收费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

但发展到现在,逐渐诱发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

不受“就近入学”影响,可以跨区域招生,进而催生出了“择校热”和“掐尖”行为

再加上学费高,对教师待遇好,于是这类学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生源和老师,从而拉大了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教育均衡性至此被打破。

于是,“公参民”这种办学模式,到了不改不可的地步,而教育资源大洗牌如今也在各地上演,其中就包括西安。

西安哪些学校将受到影响?

众所周知,“民强公弱”已经成为大部分西安家长的共识。

而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拿西安市民办学校的数量及学生人数来说,仅一个区的民办学生人数差不多占本区总数的40%。这个比例远高于湖南、江苏、四川等地规定的比例”。

也就是说,西安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将近一半没有享受真正的公办教育。可见,西安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那么,哪些学校符合要求,应在2年内转为公办学校呢?

1、公办学校独立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这类学校必须转制为公办学校

2、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含具有财政经常性经费关系的其他单位、政府国有投资平台、政府发起设立的基金会、国有企业等,下同)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必须转公

3、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含公办学校以品牌、管理等无形资产参与办学)的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要求,可继续民办,也可转为公办;不符合且整改不到位的,可视情况将其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

备注:六独立:教师独立、财务独立、招生独立、办学独立、教学独立以及行政独立。

简单来说,不是所有的“公参民”学校都能够转公,具体视情况而定

5所学校陆续更名

实际上,西安公参民办学情况比较复杂,既有大学参与的办学,也有政府参与的办学。

一方面,牵扯到的各方利益以及学位填补、教师编制、财政经费等问题比较多,不是说转公办就能立刻转的。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学校担心失去办学优势,表示不愿意转成公办。

但按照新的政策规定,目前西安很多学校不满足继续民办的条件,无法做到“六独立”。因此,这类学校只能转为公办学校。

可见,民转公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鉴于此,不少学校已经有了明显动作。比方说:

西安市小天鹅幼儿园、未央湖天朗蓝湖幼儿园、汉城瀚博致远幼儿园迎接民转公质量评估

位于汉中的北师大汉中学校,原本在筹建过程中是要建成民办学校,政策出台后,今年开学就已经变成了公办学校

西安、咸阳多所学校更换校名

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南校区更名为雁塔雁南小学;

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学校更名为西安雁南中学;

陕师大丝路花城学校更名为秦都区丝路花城学校;

陕西科技大学强华学校改为咸阳强华学校;

西工大启迪中学更名咸阳启迪中学。

虽然以上几所学校办学性质没有改变,但不排除从更改校名开始,为响应教育改革做铺垫。

此外,不论是接受评估,还是改名脱离“母体”,或者直接转公办,如何准确评估及合理降低更名风险,如何与原公办学校和平分手平稳过渡,如何在资源使用、教育服务等方面得到持续有效供给,需要进一步思考来应对。

教育改革,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退出成为必然,唯有如此,才能为全社会提供公平、优质、全面的义务教育,形成公办民办协同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