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

高考作文:真正优秀的高考作文都靠内容取胜

真正优秀的高考作文都靠内容取胜

何伟

我们作文时,尤其高考作文不应在文体上过多地玩花样,真正优秀的高考作文都靠内容取胜,那些得高分的“另类”文章,大多以立意胜人一筹。古语道“意在笔先”,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我们应抛弃那些假大空的口号式的主题,抒写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追求主题的立体感、血肉感、流动感;即作文应给人以新感受、新启发,用创新的思维去审视、思考问题,反映新生活。

“世事洞明皆学问”,即使是写小事情,也要能揭示生活本质,反映时代特点,从常见的现象里提出不同凡响的主题。因此,我们要多观察山川大地,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体验和感悟,以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写作面。

提升文章的立意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NO.01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中学生不应只关注个人生活,如果将眼光放远一些,由自己到家人,由个人到社会,写作的空间就会拓宽很多,文章的立意也会由自我意识上升到对社会的思考。由表及里,深处挖掘,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挖掘事物的深层意蕴,从现象到本质。当然,挖掘深意,需要认真分析,反复思索,才能获得深层意蕴,反映思想的穿透力。

请看臧文静同学的习作《活着》:

我想,大概哲人思考生命都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最初见到死亡,我还是一个没经历过痛苦、整天无忧无虑的孩童。那天,我正在我家院子里侍弄花草。突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声从外面传来。我心里纳闷,愣了一下,飞快地跑出院子。一对长长的送葬队伍正缓缓从大门前经过,悲怆的哭声里仿佛倾诉着生命的秘密。此时,我从不设防的天真心灵,被这个简单的仪式强烈地震撼了。这件事,虽然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我的脑海里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天的情景。

也许,人的一生,只有知道了死亡,才算真正开始懂事。

此后,我慢慢地长大。在這短短十几年里,我先后目睹了我的外祖母、外祖父的去世。在我的记忆里,他们都非常疼爱我,甚至胜过我的父母。在患病的日子里,他们都曾因病痛挣扎良久,跟病魔斗争,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去了。夜深人静时,每每想起他们曾给予我无私而细心的呵护,心头的那缕痛楚便如青丝般时时萦绕在我的耳边。

我这才明白,坚强地活着,也并非易事。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如果看到一位独自而行的老人,我常会莫名地止步伫立,呆呆地望着长者,直到那老人的身影淡出我的视野。少时,一个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曾时时闪入脑海,人为什么要老,为什么要离开这个世界?人能快乐地死吗?倘若我缠着大人询问,总能见到他们或惊奇或不屑一顾的表情。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是多么幼稚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

去墓地悼念逝者,生者常常带着鲜花。墓地与鲜花互相映衬,或许亦是生与死的对立。有一次,在朋友家,看到书橱里竟放置着一个骷髅羊头。顿时,一股冷气扑面而来,诘问朋友为何用这东西做装饰。他却说:“这不是装饰,而是一种死亡的提示,警示我们要抓住生的分分秒秒!”有时,看见枯叶败落而伤感,我突然想起朋友那句默念多次的话:“活着,或许是不容易的,但更是美好的。”

史铁生说:“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人,或许,正是知道了死的必然,才推理出生的分量。尽管人的一生长途跋涉,最终叩开的都将是死亡的大门,但是,我们还是要抓住生活中的一个个精彩,即便生如烟花一瞬间。

试问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活着更为宝贵呢?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送葬队伍、外祖父母、独行的老人、骷髅羊头等一系列事件,由生与死的表面现象,生发了对生与死的深层次思考,得出活着的意义。文章语言精练,富有哲理,颇见作者睿智,可以获得满分。

NO.02转换角度,正反对比

即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采用转换角度,正反对比的方法,就要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式,不拘于一孔之见,或一隅所感,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小事件切入,使文章具有立体感,而显得别具一格。

请看下面的一篇学生习作《世间自有公道》:

经常听到电视里那些含冤的人愤愤地对着苍天吼:“还有没有公道王法了?”每当此时,我都在心里为他们喊一句:“兄弟,别灰心,世间自有公道!”(引出论点。)

公道是什么?有人说公道就是上天,就是天公,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是天道无常,它一般不跟草民讲公道。也有人说公道就是包公一样的清官廉吏,是青天大老爷,可是请注意,包公纵然义薄云天,他终究还得在封建制度的镣铐下吃力地挥动他的三把大铡刀。说白了,巴掌大的泥鳅翻不了天。(反面阐释概念,证明公道不是天公、包公。)

相反地,我却想到了另一个人,他无权无势,却打败了自以为“天”的国家机器。他就是法兰西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左拉。有一年,法国军事委员会误把一名无辜的军官判为叛国罪。后来一名被捕的真正间谍证实,这名军官是清白的。荒谬的一幕出现了:法国军方不但不肯认错,反而释放了间谍,维持原判,认为国家不能为了一个小人物而放弃尊严。左拉挺身而出,愤怒地谴责法兰西临时政府的无耻行径。他也因此遭到流放,却不屈地说:“多少年后,法兰西会因为我对她的控诉而感谢我。”他说对了,法兰西人民愤怒了。在民间人士和舆论的压力下,左拉逝世后没多久,军方政府被迫在“公道”面前向人民低头认错,释放了那名无辜的军官。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正是因为蛰伏在人心底的公道不灭,左拉才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获得了法兰西永远的尊重。这样的公道,能打败荒谬的强权,从而伸张正义!(举左拉的例子,正面论证公道的力量。)

话说回来,什么样的“道”才能称之为“公道”?天道,侠道抑或佛道?天道虚无,侠道则是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制度的轻视甚至是无视,个人英雄主义占了上风;佛道呢?指望超脱后下一个轮回给你一个迟到的公正吗?谬矣!

毋庸置疑,人心中才有真正的公道。哪怕是法律,如果违背了人民心中的公道,也会被无情地践踏。历史上无数次人民起义、暴动无不是鲜活的案例。(在正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公道的正确定义。)

所以,我们不必叹“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的苍天不公,我们需要的是公道。它是一杆无上的秤,称出每个人那点未泯的良心。而人心,无疑是这杆秤上的星,孰是孰非必将一目了然。

世间自有公道。人心不死,公道不灭!(总结全文,掷地有声。)

这是一篇相当精彩的议论文,作者先从电视剧中的怨言这个细节引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对观点(公道的力量)进行证明,从而论证了公道的力量在人心,见解深刻,可堪一读。

NO.03以小示大,引申联想

即从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旨。要求把意义浓缩为大问题的结晶。这不仅要求作者具备比较深刻的思考能力,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使主旨显出特色。如夏福彬同学的习作《灯》:

灯,极为普通,雖不起眼,却跨越了历史的长河,见证了民族的兴盛。越过岁月的车轮,灯,于平凡中彰显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听我爷爷讲,那时乡村里都是男孩上学,女孩只能学针织。爷爷每天去私塾,听先生讲课,先生满口“知乎者也”。他们都要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之类的书,第二天先生一个挨一个检查背书。背不出来,可是要挨板子的。先生一点不留情,一下就是一下,打得结结实实,有好半天疼呢。每天爷爷回到家,都是傍晚时分。晚上,他还要坐在暗淡的老式煤油灯下写作业,读书。昏暗的灯光,照射着他稚嫩的脸,显得那么憔悴,就这样“人之初,性本善……”。爷爷一天天地重复着他的童年生活,童年的时光悄然无声地溜走了。

爸爸上学时,新中国已成立很长时间了,社会进步了,打破了女子无学可上的枷锁,真正开始了男女平等的时代。那时他背着小布包,穿着有着那个年代特色的服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在课堂上他时不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偶尔也插句嘴,笑一笑,课堂气氛很活跃。下午放学,渐近黄昏,男孩们可不会浪费这大好时光,他们三五成群,打洋片的打洋片,滚铁环的滚铁环,个个玩得不亦乐乎,看!那专注的眼神,“专业”的动作,胜利的微笑……那种喜悦之情真是难以形容。

玩了很久,才想起回家的事,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兴奋地连忙往家赶。到了家,满怀喜悦地吃着饭菜,忽然,想到还有一大堆作业没有做,就匆忙放下手中的碗筷,一溜烟跑回了房间,打开那盏15瓦的电灯,在昏黄的灯光下,写呀写,写呀写。夜渐渐深了,不知爸爸是写累了,还是玩累了,竟趴在桌上静静地睡着了……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吧。家与学校两点一线,我们每天在校8小时,虽然单调,但不乏味。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快乐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了放松;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等到放学,回到了家,一边与家人共享可口的晚餐,一边讲述着当天学校所发生的趣事。吃完饭,回到自己的书房,打开崭新的节能灯,在明亮的灯光下写作业。在昏暗的天色下,房间显得豁亮而温暖。

小小一盏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国家的变化。灯,于历史长河中,越发光亮夺目;祝愿祖国如灯一般越发光明灿烂。

祖国,你的明天会更好!

祖国日新月异,的确令国人激动,关于祖国变化,可写的素材很多。本文视角较新,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灯(在爷爷时期、父亲时期、我们这一代)的历史变迁,暗示祖国的发展与强大。其中,细节描写也较为成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