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月薪2000!师范本科生在小学代课2年,是忍着继续干,还是辞职?

部分公办中小学,会因为教师事假或其他原因出现师资短缺。为了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些中小学会通过某些方式临时聘用一些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高校毕业生。

这些高校毕业生由于身份是“非在编人员”,享受的待遇与在编在岗的教师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在某小学代课2年的小章,月薪仅2000元,收入只有在编教师的一半左右。

小章毕业于一所省属师范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在一个民营企业工作了一年,待遇一般,后来感觉没啥前途就听从父母的意见回到老家四线城市的一个小学代课。这份工作一干就是2年,因为工资较低,又没什么地位,她好几次冒出辞职的念头,但想到现在就业环境不好,自己本事不大,就打消了辞职念头,准备一边熬着,一边准备教师编制考试。

可是,她所在的城市,城区中小学每年仅招收数十名新教师,而报考人数能达到上千人,考上编制的难度很大,她担心自己很长时间考不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作为拥有本科学历的年轻人,不可能一辈子在小学代课,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个是熬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全心全意备考教师编制;一个是尽早辞职,换个工作岗位。

当然,不管是选择参加教师编制考试,还是选择辞职换工作,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并且,无论走哪一条路,都非常艰难。

如果选择参加教师编制考试,就要马上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状态,并且尽早了解教师编制考试的流程,针对不同层级的考试,拟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若报考的是市教育局组织的市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就应认真研究近些年市直学校招聘在编教师公告和要求,对考试模式、面试过程等方方面面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再经过一些渠道与参加过该考试的年轻教师或“落榜考生”交流,了解考题形式和范围,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应对。

若报考的是区属中小学教师编制,也要把这几年的公告和要求好好看看。如果自己所在的小学是区属小学,就多多请教学校里的年轻教师,询问他们当年的笔试内容和面试模式,平时要经常找机会去听他们的课或邀请他们来听自己的课。

客观地讲,代课人员参加直管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编制考试,是有一定优势的。有些地区会在招考公告中明确给在本区域中小学代课的老师实施“笔试加分政策”,代课满几年加几分,但累计加分一般不会超过5分。另外,由于本区域的代课人员会经常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比赛等活动,比较容易在区域内形成影响力,如果通过了笔试,在后面的面试和考察环节中会比那些刚出大学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更具优势。

倘若辞职换个工作岗位,就要做好“颠沛流离”和“吃苦”的准备。在四线小城市,体制内工作肯定是最吃香的,待遇好、地位高,而民营企业员工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要比体制内工作人员相差一大截。也就是说,辞职离开学校,就意味着要离开四线小城市,去大城市寻找机会。在没有人脉、没有很强实力的情况下,大概率要过颠沛流离的生活。

报考教师编制也好,辞职换岗位也罢,都要早点做决定,不能老是犹豫不决。至于做什么样的决定,笔者认为应该尊重2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不强求

“不强求”是“保持平常心”,不要刻意去树立一些非常远大的目标。许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闯荡,就是对自己的未来有很高的期待;他们不愿意回到小城市,就是被这种期待所牵绊。在大城市过着苦日子,可是回到小城市又不甘心,我们何必这样强求自己呢?

需要强调的是,不强求不是说不为理想奋斗,而是说争取了之后仍达不到要求就不要再纠缠。当在大城市奋斗了好几年依旧一无所获,我们是不是该降低一下期待呢?

第二个原则: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就是参考个体的实际情况。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位高校毕业生是家中独子,父母双双退休在家,身体不太好;自己在外上班,工资只够自己花,现在有机会在老家小城市找一份体制内的工作,那自然要回老家。在老家工作,有房有车,日子过得舒服,又能陪在父母身边,大多数人拒绝不了这种安排。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有梦想的年轻人,不应该早早进入体制内。这种判断不知道依据什么理论,但实在是没有道理。体制内单位也可以成就梦想,难道当中小学老师就是放弃理想吗?

做什么选择,要从内心出发,如果做好了长期从教的准备,就努力备考,放手一搏;如果看到三尺讲台就头疼,那还是趁早离开学校吧。

今日话题:若你是师范院校本科生,会去小学代课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