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

如何看待同济大学72岁女教授趣味科普物理知识同时劝家长们不要鸡娃不要焦虑, 你怎么看待「鸡娃现象」?

导读:前段时间,一位老奶奶的视频就在一众的网红内容中火了,因为她所展示的并不是什么娱乐性的内容,而是各种实打实的物理知识。很多物理中的各种定律、现象,都会通过浅显直白的表达而让我们有清晰的了解,而这就是看待同济大学72岁女教授趣味科普物理知识的视频。

这样一位接地气的物理学教授,也开启了一波学习物理的热潮,但是在做科普的同时,吴於人教授也会劝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要鸡娃,不要有过度的焦虑。作为家长的你来说,又是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面对“鸡娃现象”你又有怎样的看法?

也许有人会觉得吴於人教授这样的说法有点“双标”,明明自己在传播各种复杂不常见的物理知识,却还劝说家长不要鸡娃。小编虽然没有特地关注吴教授,但也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她的视频,内容真的很简单有趣、引人入胜,看完了也不会给人太多的负担和压力。

小编觉得吴教授在科普知识的同时反对鸡娃这并不矛盾,因为吴教授的中心是在于科普,让人有所了解就足够了,不需要人人去学习。但家长们的鸡娃就不一样了,他们需要自己的孩子懂得越多越好,做得越优秀越好,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

也许有人会不理解,小编在这里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普通科普和娃教育之间的差别:同样的让孩子去接触一首古诗,科普就仅仅只需要孩子读过、对诗词内容有所了解和感受就可以,而鸡娃教育则需要孩子背诵古诗、将古诗里面的意境、手法等等都扒得一干二净。

这就是简单的趣味科普和鸡娃之间的差别,家长们平时可以去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内容,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选择深入与否。但我们不用处处要求孩子全知全能,既要这里好,又要那里好,所有的东西都不能落下,要超前于别人。

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是要让孩子爱上学习,而不是囿于学习的压力,这样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自我学习和去探索,这才是孩子日后持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过度的鸡娃、压迫孩子学习,只会减少孩子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让原本愉快地学习成为沉重的压力。

现在的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只有那些能力强,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而且现在什么都在谈论“内卷”的问题,社会竞争性越来越大,家长们希望孩子的未来轻松一点,就只能让孩子的童年艰苦一点。

而这些就是家长们的焦虑所在,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成才,能够成为他人眼中“优秀”的代表,在鸡娃的同时就忽略掉了这些极端行为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孩子的身心没有良好的发展,过度压力下导致的精神崩溃,这些反而会促使着孩子的成长变得越来越糟糕。

所以说,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宽松有弹性的,过度的压榨只会让孩子的生命力失去弹性,我们不用去过度鸡娃,成长是循序渐进的,先让孩子合格再考虑优秀的问题。良好的知识启蒙在于播种,而不是揠苗助长,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各种不同的内容,但也不强求孩子一定要都会。

重要提示:小孩子的成长需要让他们接触到更多新奇的内容,而这就是科普的力量,有所了解而不必深入。但鸡娃的家长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了解,还要懂得,这种全方面的发展只会增加孩子的成长压力,鸡娃也许能让孩子看起来很优秀,但也在摧毁着孩子成长的心灵。

今日话题: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长,还是面面俱到?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