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大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迫于生计当屠夫卖猪肉, 成名后工作随便选

陆步轩和他当年的北大毕业证书

仗义每多屠狗辈,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读书人身上,确实应验了。

自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以来,学生对读书报以热情的态度,相信它是改变命运最佳的途径。到了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那时的人们正沐浴在对未来抱有很大希望的理想主义中。

可是,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距离,人生的阅历就像一把尺子,迫使自己去衡量这段距离的答案。

北大校园生活焕发新时代的思潮,学生们憧憬着未来有份好工作

北大校园里的陆步轩

1985年秋,北京大学迎来了一批新生,能被这所国内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录取,都是高考成绩非常优秀的尖子生。

其中一名来自陕西西安的19岁男学生,叫陆步轩,在那个时代,他成了奔赴大学梦浪潮中的一员。

为了圆心中的大学梦,他还把原来名字里的“选”改成了“轩”,觉得这样显得更有文人气息。1985年,是他这辈子最难忘的一年。因为那年夏天,他惊喜地收到由北京大学寄给他的录取通知书。

陆步轩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心中不由地感慨起来,他和家人的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那时大学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工作,不用自己辛苦去找,更何况他上的还是国内顶尖的名牌大学,肯定能安排到很好的工作,甚至是很多用人单位争抢的对象,正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八十年代北大的学生

家人和村民都对陆步轩取得的好成绩感到自豪,当时他成了村里的希望。进入北大校园生活之后,眼前的一切新鲜事物都让陆步轩流连忘返。

八十年代,不管是思想文化,还是经济发展,都是翻天覆地的。当时北大接纳了各种新思潮,秉着兼容并包的态度,使得学习气氛活跃了起来,校园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

陆步轩也被这股思潮给感染,他的眼界和思想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引进。他和同学们经常探讨各种话题,有时候就去听听讲座,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

据陆步轩讲述,当时一位教授思想比较保守,因看不惯这些反常的变化,心里很抵触,最终想不开选择跳楼轻生。

身为大学生的陆步轩和同学们始终乐观地相信,这将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他们是迎接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同时也坚信毕业后,有美好的生活和向往的工作在等待着他们。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敲醒了期盼的美梦。

顶着北大毕业生的头衔却难找工作,当屠夫卖猪肉反而生意红火

陆步轩在给顾客切割猪肉

1989年,结束了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后,陆步轩从北大毕业,原本以为一毕业就有一大堆的工作岗位等着他挑选,可是现实的这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的那片热情,光明的前途也随之破灭了。

陆步轩走出校园后,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找到工作,而是被发回原籍。尽管这样,陆步轩在心里还是抱有一丝希望,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都是名校毕业生,即便在小地方,也是能找到工作。

但是结果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子,去应聘了几家单位,都吃闭门羹,甚至遭到工作人员的冷眼对待。这样的打击,对他一个北大毕业生来说,无非是难受的。

落差如此之大,心中的沮丧可想而知。这时的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做了一场四年的美梦,梦醒来,依然回到最初的处境。

陆步轩夫妇

不管遭受到多大的挫折,生活总要继续。于是,炎热的夏天,陆步轩骑着自行车,足足找了两个月,最终来到了长安县一家机械工厂里上班,只有这家厂里需要人手,当时他觉得先糊口饭吃再说。

以为有个落脚的地方就能安心的陆步轩,没想到,在厂里干了两年,这家机械厂倒闭了,他又变成了一个无业者。

他被迫下海创业,尝试过各种生意,但没有一件能成功的,并且还背负了一身债务。妻子跟他闹离婚,最终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遭到事业与家庭双重打击的陆步轩,整天浑浑噩噩的,不知所措,每天靠打麻将消磨光阴,那几年,对他来说很艰难。

蹉跎了几年后,时间来到了1999年,陆步轩又娶了一个妻子,新组建的家庭的重担重新压在他身上,他不得不找谋生的手段。

他又想再一次创业,犹豫经营什么店好呢,突然脑海中想起了一个叫利民的同学。他的家境不简单,在当时都要凭各种小票供应食品的年代,偶尔能吃上肉,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可这对利民来说是再平常不过。

公社肉食站屠夫收购农户的猪

这位同学之所以能经常吃肉,是因为他父亲在公社肉食站当屠夫卖猪肉,当时这个岗位很吃香,一边领着工资,一边去农村验猪,养殖户要巴结他需要给好处。比如那时卖肉是要肉票的,而猪骨头不需要票,因此,学校的老师经常请他托关系,带点骨头。学习成绩一般的利民,靠着父亲这门行道,在学校很招人喜欢。

就是这段儿时的记忆,触发了陆步轩卖猪肉的想法,经过再三考虑,他妻子也同意了。

1999年9月9日,这个这么多“9”的日期,是他特意挑选的日子,寓意着店铺长长久久的营业。夫妻俩找到一家合适的店铺租了下来,给它起名为“眼镜肉店”,准备张罗起来。从此笔杆子换成了刀把子,秀气小伙变成了油腻大叔。

陆步轩夫妇经营的眼镜肉店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陆步轩就要面临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和舆论的压力,大家认为北大才子不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却跑到这里卖猪肉,简直丢人现眼。

一开始卖猪肉时,陆步轩的刀法不是很熟练,生意也比较冷清。时间一久,熟能生巧以后,再加上诚信经营,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陆步轩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分割猪肉,在天亮之前,要将七八头猪切好,不然,顾客上门,就来不及切了。一早上下来,忙得连早餐都没时间吃,只能拖到下午三点才能就餐。

陆步轩经营的猪肉摊

夫妻俩的猪肉店铺稳定下来后,他们也有了一对儿女。十几年以来,到处找工作四处漂泊的陆步轩,终于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

多年切猪肉的手艺,让这位北大才子褪去了文化人的气质,在他身上展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生活对他的磨砺。

媒体报道北大才子被迫摆摊卖猪肉,出名后单位工作自动找上门

陆步轩

人怕出名,猪怕壮。2003年,陆步轩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全国慕名而来的记者,纷纷来到了长安县对陆步轩争相采访。高峰时,在他店门口架起了十多台摄像机,但他对此并不高兴,因为这么多人占据了门店,导致顾客都不方便买肉,生意为此受到影响。

那一段时间令他很烦躁,记者不停地追问他,为何一个北大才子沦落到如今要靠卖猪肉维持生计的地步。可能连陆步轩自己也没想到,阔别十几年了“北大毕业生”这个称呼,会以这种方式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陆步轩这段奇特的人生经历,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辩论。支持者认为职业没分贵贱,行行出状元,自主择业应该得到支持。而反对者则认为,大学生文化程度高,应该从事高端的工作,卖猪肉纯粹就是浪费人才。

不管社会上如何议论他,陆步轩觉得都跟自己没有关系,他从事卖猪肉行业,是被逼出来的,没有其他行业可以选择。为了生存,他只能这样做。

有名气之后,除了带来争论,同时也带来了机会,当地有很多单位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工作岗位任他挑选。陆步轩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完成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

在单位上班的陆步轩

真是人生如戏,已经37岁的陆步轩,没想到自己绕了一圈,又绕了回来,体制通道,又重新向他打开。

对于陆步轩来说,自己幻灭的梦想竟然死灰复燃。2003年底,他顺利地进入当地的文化部门,在里面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真正成为一个文化人。

虽然猪肉店铺交给家人去打理,但是有得必有失,店铺没有经营多久,就遇到拆迁,结果关门停业了。刚刚有些起色的生意,说没就没。这时,陆步轩才深有体会,只有体制内的工作才有保障,有稳定的收入,而创业是有风险的。

辞掉工作再创业合伙卖猪肉,人生起起落落实在太刺激了

陈生和陆步轩

2016年10月,陆步轩在单位干了13年的工作,竟然辞掉了,又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重新拿起阔别十几年的杀猪刀,干起了老本行。

陆步轩谈到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初以为自己能在编写《地方志》的工作上有些成就,立志想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但事与愿违,他进入单位后,才发现每天几乎被琐事占据大部分的时间,根本无暇顾及去专研编写的工作。

另一个使他动摇的是,一个叫陈生的人的出现。这个人跟他的经历很相似,也是北大毕业生去经营猪肉店。

陈生经营的猪肉店在广东规模很大,全国都有分店,他劝陆步轩辞掉工作,想拉陆步轩入伙。

2016年5月,陈生邀请了陆步轩去苏州,参加他的一号土猪新店的揭幕仪式。虽然亮相只有短暂的五分钟,但给陆步轩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陈生和陆步轩

有人质问陆步轩以公务员身份还能在外面兼职做生意,这不是在违反纪律吗?并且还怀疑所在的单位不作为,没管好自己的员工。于是,得知情况后,单位就对他启动调查程序,结果调查了一个多月,都没有问题。

出于周全的考虑,避免他今后会犯错误,单位还要求他每天都要签到三次。陆步轩认为这种举措是对他的不信任,甚至是人格侮辱。

陆步轩对工作勤勤恳恳,多年来在编写《地方志》上面下了心血,但到头来,却遭到外界的质疑声。一气之下,他决定放弃混完三年后等待退休的打算,辞掉公职,前往广东找陈生洽谈合作的事宜。

这十三年的体制内生活,并没有给陆步轩带来所谓的安全感和成就感,反倒是当时摆摊卖猪肉的创业经历,让他过得自在一些,同时也成为了他安身立命的老本行。

年轻时的陆步轩(右)和北大同学

自从走出北大校门,陆步轩就再也没有跟同学联系过,卖猪肉让他出名后,才有机会参加同学聚会。时隔多年,再次和同学们相见,大家都已经步入中年,回忆起北大校园的美好时光,他们心中还是当年那些思想前卫、理想丰满的新时代青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