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分别“打包”修改 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到修改教育法、制定首部针对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修订 促进法,国家立法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家事”到“国事”,加快补齐民生保障法律短板。
2018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陆续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 法、教育法,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修订 促进法等,加快补齐民生保障法律短板。制图/陈玉叶
人大代表十分关心教育工作。2021年12月21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作教育部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教育部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把办理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好抓实。报告指出,2021年,教育部共承办建议1449件,较上年增长2.69%,其中牵头办理623件,位列各部委之首,此外还有协办628件、参阅198件。这些建议凝结着代表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认真思考,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指导和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教育部实现了建议办理“三个100%”:按期答复率100%,与代表沟通率100%,落实往年承诺事项100%。根据目前反馈,代表均表示满意、基本满意。
报告显示,教育部着力健全三项机制,切实把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转化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成果:一是党组全员化参与机制。把建议办理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两会前后专门召开党组会研究部署。党组书记、部长负总责,党组成员、副部长严格审核把关分管领域建议办理,直接督办重点建议。分管副部长代表部党组主持部内交办会,部署相关工作。二是责任全链条压实机制。2021年初印发《教育部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规程》,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细化分级负责、加强通报督办、推进答复公开、严格考核激励,确保责任落实、办理到位。三是办理全过程沟通机制。安排各司局负责同志主动联系代表,2021年两会前向代表和各省人大寄送1349份教育参考资料。办理过程中,通过调研、走访、座谈、视频连线等形式,与代表深入沟通。
教育部认真研究人大代表建议,充分吸纳有关意见,把建议办理与完善政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办理工作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有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比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等系列活动;配合全国人大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积极宣传《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强化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累计招生87万人,毕业55万人;发布《 专业目录(2021年)》等。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出台规范SCI论文指标使用等一批配套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随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等。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报告表明,为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教育急难愁盼,教育部认真牵头办理重点督办建议2项,涉及代表建议31件,把重点督办建议办理作为破解教育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加强与代表面对面沟通,务求高标准办理、高质量答复。在推动治理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上,教育部将“双减”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开展“百日会战”。截至2021年12月20日,学科类培训线上与线下机构压减率分别为84.1%、83.8%,培训机构扩张乱象得到有效遏制,97.5%的家长对学校新学期减负措施和成效表示满意,72.7%的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另外,教育部会同财政部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等,着力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
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提高建议办理能力。一是一体化的协同能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把建议办理融入实际工作,与年度重点工作一同部署、一体推进、一并落实等。二是常态化的沟通能力。拓展多样化沟通渠道,实现全过程沟通联络,加强与代表面对面的沟通;推动高校服务联络,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为代表做好服务等。三是信息化的加速能力。着力强化技术支撑,用好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集中呈现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建议办理过程和成效;用好全国人大政务微信群,构建主责部门、经办人员、协办单位和人大代表的直接沟通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