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大硕士毕业发言惹争议: “人才浪费”还是“各取所需”?

现在就业环境不好,光今年应届毕业生就有1076万人。

而且很多人没算过这样一个数字,今年新增的待就业人数(不算已经入职公司流动的那部分)其实是:1076万应届毕业生+51.94海归留学生+300万落榜考研生+150万考编失败者。

保守估计,今年新增的就业需求超过了1500万人。

这好比我在大路上扔一百块钱,捡起来的不是交警叔叔,最大可能是某一位赶着面试的应届毕业生。

于是有心理准备的人,在毕业的那一刻就已经做好了打算。

这不,今年一位叫周弘的北大硕士在毕业典礼上的致(颜)词(值)就引发了热烈讨论……

△2022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

我们也可一见如今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心态——

"

今天过后,我们也将从平凡的岗位上重新起步,我也将回到生我养我的西部土地。

我们有可能终其一生也还是个平凡的人,但那又如何?

还记得之前在朋友圈疯转的修车师傅和包子大叔吗?

只要有一颗不惧平凡的心,一样能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带上耀眼的光环。

学会直面平凡、拥抱平凡、敬畏平凡,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在被需要的每个瞬间,化平凡为不凡,是北大交给我们的重要一刻

"

在大多人的认知里,“北大”与「平凡」这个词似乎挨不上边。

有网友评论:“北大说的话听听就好,人家不会平凡的,信了的才是那个平凡的人。”

其实翻翻关于周弘的新闻,北大新传学院官方号曾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获得过国家奖学金、“五·四”奖学金的周弘,从大二时就开始去云南偏远山区做社会调研。

当看到贫困户家屋顶的窟窿时,她会大受触动;

与村支书交谈后,认为扶贫干部这一岗位十分神圣;

研究生时期再次回到故地,看到当地发展起了新产业和盖好了新房子,比什么都让她欢欣畅快……

于是2022年硕士毕业的时候,她说:“我将回到生我养我的西部……”

看来不是说说而已,人家也确实这么做了。

北大硕士周弘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无论你是否出身名校,走向工作岗位时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求职者,以前的光环都将褪去,然后最终为了自己的理想,去一个平凡的岗位扎根。”

高学历人才为何愿意去“普通岗位”?

放低姿态,人各有志

对于工作,每个人在意的侧重点并不同,有的人看重薪酬,有的人看重发展,有的人则更追求稳定。

在如今新增的硕博群体中90后00后占绝大多数,比起当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择业观总是在“现实性”与“理想性”相互跳跃,而且更有属于自己的追求。

找工作,不是完成别人的愿望。哪怕是车间里的一线工人,工资高、福利好,想去的人也大有人在。

▲名校毕业生扎堆中烟卷烟厂,当起了“流水线”工人

据了解——

1.中国烟草招人无论什么岗位,都是本科起步。硕士在一线岗位中占了30%以上;

2.在国企单位中属于福利相当好的,哪怕时刚入职的新员工,年薪也可以达到15万的水平,还不包括其他福利;

3.烟草行业的稳定性也为高学历人才们所看重,于是,不少应届毕业生趋之若鹜……据说只要在一线岗位待够三年,等到科室岗位一有空缺,基层员工就可以递交申请,转岗-升职-加薪。

根据2022年最新披露的专业薪资数据来看,我国就业人口中排在收入最高榜的专业依旧是【IT、金融、技术服务业】,可高学历≠高薪,当就业环境存在限制,社会提供的对口岗位也不足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时,他们就会另辟蹊径,选择一种折中的方式实现目标。

“即使工作内容平平无奇到像浪费学历和专业,高学历人才更多将其当作是积淀过渡的过程。”

转变思维,改换赛道

撇开岗位歧视,“平凡的岗位,也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从清华博士到“农民”,清华博士后石嫣,从白手起家到年收入800万以上,她花费了十一年的青春。

▲石嫣在自己的”养猪场“里,笑容灿烂

清华博士居然养猪?一些网友评价:“人才浪费!”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图源:网络

不同于普通农民一年养多少头猪,高学历人才“养猪”是奔着规模化去的。

清华博士石嫣不断地在“养猪”过程中刻苦钻研,学习如何运用自己专业知识,并结合实践仔细分析,最后兢兢业业养出了自己的一套“章法”。

物化生相关的知识储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数据分析、利用互联网经济做好电商品牌效应、合理融资、产业链优化……这个”养猪工作“一点也不低端。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凡的人

现实要与信仰相结合,热血与平淡总是相辅相成。

比起随波逐流、盲目推崇某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工作,有自己的思考并且脚踏实地去做,才是当下年轻人更理性的择业观。

消除对待劳动工作的等级观念,降低择业过程中的“功利价值”差异,对待一份工作,与其用金钱衡量,不如问问自己的内心。一旦太过焦虑,只关注那些热门的工作,不仅卷得自己很辛苦,即便最后顺利入职,可能最终也会发现原来并不适合自己。

△45岁杭州大学副教授称“感觉不到快乐”,而转行送快递

三毛说过:“平凡简单,安于平凡,真不简单。”

选择一个非常规的工作,似乎比那些按部就班的人更容易遭受四面八方的质疑。

可是,难道只有选择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上层工作,人的价值才能被肯定吗?

当然不是这样。

对于硕士博士这样的高层次的人才来说,我们手握更多选择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书二十余年,最终目的无非是寻求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一份工作好不好,更多是自己去体会,而那些指指点点觉得你的选择不好的人,并不会代替你生活。

这个世界普通人是大多数,平凡是一种常态,不管是哪种生活方式,选择平凡的岗位,也不代表人生就此没有自己的闪光点。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于众之中,为凡。出众之外,为不凡。

掌握自己人生的人,就像是自己人生的“作曲家”,哪怕是在小小的房间施展才华,也能谱出动听的乐章;只要不停止进步,知行合一,步履不停,哪怕再普通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