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神童廖葳: 13岁考上985, 大学却读了6年, 直言: 再不想当什么神了

中国人有句老话:“出名要趁早”。

人们总是认为,出名要趁早,获利要趁早,如果一切来得太晚,仿佛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了。

因此,在成人的世界里,博出位、想出名是常见之事。而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少家长也渴望孩子“早熟”、“早慧”,成为“神童”,一步登天。

这个观点对于13岁便考上中国农业大学的廖崴来说,更是感触颇深。

在同龄人还在读初中时,他便已经顶着各大媒体的头条踏入了大学校门,但四年大学,他却足足读了六年才毕业。“神童”的光环曾将他捧上神坛,也曾让他沦为尘埃。其中的辛酸苦楚难与人言。

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混乱的生活

推开网吧的门,一股浓厚的烟味夹杂着浑浊的空气迎面而来。回荡在耳边的是噼里啪啦的键盘声,和不时响起的几句国骂。

一个矮小瘦弱的男孩走到了前台,网管看了看他明显不是成年人的稚嫩面孔,本想拒绝,但另一名网管制止了他,向男孩扔出一张身份证:

“老位置,去吧!”

男孩点点头,记下身份证号向网吧深处走去,瘦弱的身影仿佛很快便被吞噬在了这片混杂的网络海洋中。

拒绝他的网管有些疑惑,另一名网管笑了笑,颇有些不屑地说道:

“以后他来,不用管他,他都是老熟客了。”

“他看起来也就14、5岁。家长可别来找咱们麻烦。”

“怕什么?人家可是大学生了。没看过新闻吗?这是神童哪!”

在网管疑惑的目光中,男孩正熟练的开机,启动游戏。当游戏打累了,他便点开一部动漫《火影忍者》,只有在这时,他原本麻木的脸上才重新出现孩子般的笑意。

待天空渐亮,包宿的钱花尽,电脑屏幕变黑。廖崴便踏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学校。

学校的林荫道上都是青春朝气的少年,正迎着清晨的阳光向教学楼走去。身高仅1.41米的廖崴显得格格不入。如果不是因为他有校园卡,保安甚至会将他拦在门外。

因为,年仅13岁的他,太不像一个大学生了。

回到宿舍,舍友已经代他取回了成绩单,廖崴按照排名,习惯性的从后往前看,果然,在倒数20名以内,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在往日,他只会认为大学生活不过就是玩玩儿而已,不用着急。但成绩单上显示得他除了英语,14门科目全部挂科,还是让他终于焦虑了起来。

这意味着他将会被劝退。

廖崴不由回想起自己初入校时,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神童”新闻、自己对于农大校长信誓旦旦的发誓要在六年内升研、升博,一时风光无限,如今却都成了泡影。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穿烂的绿色胶鞋,他记得家境清贫的父母,是花了多大的代价让他进城读书,因此得知他的情况后,茅台董事长给了他专项资助。

但是在他又一次几乎全线挂科后,董事长收回了资助。他好像让所有人都失望了。

廖崴想不明白,他的大学生活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爱玩了一点,怎么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局呢?

他无法与身边的人倾诉心声。身边的同学较他大四五岁,平时除了必要的对话,并没有太多的交情,同学们谈论的话题,他听不懂,他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觉得幼稚,只笑笑不应和他。

久而久之,学校外的网吧成为了他唯一的朋友,并沉沦其中。

而另一边,他的父母,也是同样迷惑不解。

自己的儿子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13岁就考上了大学,入校时校长甚至亲自将他抱起来拍照。

夫妻俩积蓄不多,本以为要砸锅卖铁供儿子读大学,但就在两人就要破釜沉舟时,却收到了茅台企业的主动援助。一切都仿佛是老天帮助,让这个家庭出现一个“人中龙凤”的儿子,一鸣惊人。

但是怎么仿佛一夜之间,儿子就沦落到这个地步?

其实一切都曾有迹可循,在儿子入校后不久,班主任老师就曾隐晦地提醒夫妻俩,廖崴的心“不定”。

当同学们认真上课时,他总是突然地“接茬”、“开玩笑”,有时还会跟老师顶嘴。当老师无奈的提问他知识点时,他总是底气十足的说自己都知道了。实际上却是一知半解。

每当下课,他便跑得飞快。甚至上课上到一半便不知去向。

他的同学也曾经想拉他一把,比如上课前劝说他一起去,但廖崴置若罔闻,目光停留在电脑屏幕上的《火影忍者》,没有任何回应。

久了,同学们也放弃了,无奈道:“这就是像一个初中生弟弟一样的,还是小孩子嘛!”

当班主任一次次打电话给廖崴的父母,当时他们却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一昧的跟老师道着歉:“他毕竟才13岁,在同龄人里这样已经不错了,再大点就好了,老师费费心。”

他们却没有想到,廖崴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年龄小的问题,而是自制力、情商、生活习惯的问题。尚且是个孩子的他,与大学同学、大学课程格格不入。一旦脱离了父母的约束、义务教育高压、高规则的教育模式,他的行为便一发不可收拾。

严格说起来,是他的学习能力达到了大学的标准,但心智水平远远还停留在孩童时期。最终由心智产生的问题,让他的生活全线崩盘。

收到学校的劝退通知,廖崴的父母彻底慌了神。母亲郝家琼当下决定去陪读。家人劝阻了她:“你身体不好,这么不争气的孩子,不要再去折腾了。”

郝家琼瞪大了眼睛:“我的孩子,我不管他,他那么小,他怎么办!”

就这样,郝家琼不顾他人劝阻,踏上了前往农大的列车。在这一路上,她不断流泪,回想起儿子的成长历程,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儿子是如何把从小到大的高光生活,变成跌落神坛的狼狈相的。

二、 神童的陨落

郝家琼尚记得,儿子第一次被请家长是小学的时候。

当郝家琼忐忑不安的来到学校,班主任一副愠怒的样子,告诉她儿子经常在课堂上给老师们出难题,搞得大家抱怨连连。

郝家琼慌张的道歉,却没有想到班主任笑了出来,告诉她这一切是因为廖崴太聪明,课堂上的知识不仅快速领悟,还能举一反三,向老师的提问很刁钻,因此大家才说他给大家“出难题”,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很喜欢这个孩子。

郝家琼有些不解,班主任举例说,比如说大家正在学应用题,本不需要解方程,但廖崴却会提问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教学大纲,本以为他是捣乱,但他真的懂、也真的会用更高级的解法去解。

“这个孩子潜力大啊。让他考虑跳级吧。”班主任这样说。

而廖崴确实有这样的能力,6年的小学,仅仅两年半他就读完了。这时的郝家琼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家里这个3岁就能背两百多首唐诗,看书过目不忘的儿子可能是一个“神童”。

当家人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将他送入 时,廖崴依然应付自如。在课堂上不需要完全听老师讲课,而是自顾自的学习自己的知识,当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不仅可以对答如流,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解题方式,让大家忍不住鼓掌。

当比他大的同班同学在课后向他请教问题时,他的讲解清晰明了,不仅都能解答上,而且比老师的讲解更加通俗易懂,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一时之间,廖崴比老师还要“抢手”。

就这样,廖崴的才华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早已成为当地的神话,是同乡们的骄傲,几乎远近闻名。

事实也验证了的这一点。

在大家希翼的目光中,年仅13岁的廖崴参加了2009年的高考。

考试的前夜,廖崴的父母焦虑得有些睡不着,一遍遍的问廖崴:“儿子,你觉得行不行?”“咱们还小,不用有压力,就当去体验一下。”

廖崴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才不紧张呢,那些题目我都会。”说罢便鼾声如雷,引得夫妻俩面面相觑。

成绩出来后,廖崴再一次登上了新闻,593分。比贵州省的一本线高出近100分,顺利考入211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当录取通知书送到的那一天,媒体蜂拥而至。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廖崴显示了一种强装的“少年老成”,沉着冷静的拆开了如假包换的通知书,露出了一个笑脸。

入校时,校长格外关注这个年幼的“新学生”,笑着问他:“为什么来我们农大呢?”

廖崴大大方方地说道:“因为农大好啊!”

现场一片笑声,廖崴更是当场立下了六年之内要读到博士的誓言。

郝家琼没有想到,仅仅是如此短暂的不到一年,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当她憔悴的赶到学校,望着儿子无助的眼神,她终究是说不出责备的话语。

班主任杜老师对这个情况也非常担忧,找到郝家琼反映道,好几位教授都反应廖崴还是“中学生心智”,根本不适合读大学,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与影响,对孩子自身的心智发展也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大家的意见偏向于劝退。

郝家琼有些懵了,她本想求求情,可是班主任的这番言语带了些毋庸置疑的劝说,让她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班主任继续解释道: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把人的智力分为三种类型,认为人除了学习的抽象智慧以外,还有机械智慧和社会智慧。

而智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而绝不能只用学习能力去衡量。

可以看到,廖葳考上大学以后,其学习能力虽然达到大学的要求,但其他智力却没有成长,仍然是个孩子。劝退虽然有些残忍,但对他自身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不能强制去“催熟”。

郝家琼慌了神,一时没了主意。

而这一边,一向举止行为像极了孩子的廖崴,却给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回应:“老师!我不想退学!”

望着廖崴坚毅的眼神,班主任动了恻隐之心,她知道廖崴是个好孩子,既然他还有心学习,那么应该怎么帮助他,需要询问更加有主意的人。

三:重生的机会

这个人就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长——柯炳生。也是廖崴入学时将他抱起来合影的那位校长。对于廖崴,他印象十分深刻。

在班主任向他反映情况后,柯校长也陷入了思索,在他心中,这个聪慧的男孩,他十分喜欢,而他遇到的困境,是由错位的教育机制、落差的生活环境所导致的,并不是孩子本质上的问题,当这个孩子面临困境的时候,校方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他,而不能直接放弃。

因此,柯校长与廖崴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在这一次谈话中,廖崴打开了心房,向校长倾诉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他也向校长阐述了他学习中遇到的本质问题——被家长选择的化学专业,只考虑了就业,而没有考虑他本人的兴趣。导致他在上课时提不起兴趣,也跟不上课程的速度,在不断挫败的学习过程中,他产生了逃避心理,最终恶性循环,全线挂科。

校长耐心的听完了廖崴的心声,他作为校长,深知以廖崴当前的成绩,难以申请到换专业的机会,但是这是挽救他一次重要机会。

因此校长为廖崴申请了转专业的机会,选择了他感兴趣的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把他转入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

当然,规则还要遵守的。

校长对于“放宽条件”为廖崴转专业的条件有两个:“一:如果不退学,就必须重新从大一读起。二:同时戒掉所有的网络游戏。”

廖崴非常痛快的答应了。

同时,为了更好的照顾廖崴的学习与生活,辅助他的心智健康成长,校方劝说郝家琼陪读,并在校内为她安排一个食堂内的工作,提供工资与补助。

可以说,为了保护这颗险些“陨落”的星星,校方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就这样,廖崴从09级变成了11级的学生。在重新开学前,父亲寄了一封家书给廖崴,诉说了自己对于他管教不严的愧疚,以及希望他不要再辜负家长与老师的劝说。廖崴读完信,痛哭了一场。从此再也没有玩过游戏。

开学后,廖崴发现,阴差阳错的留级,他与同学们的年龄差也缩小了一些,因此渐渐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经过4年的学习后,廖崴终于跟同学们一道完成了学业,拿到了中国农业大学信电专业的毕业证书。加上留了两级的两年时光,正好是六年。

廖崴的大学生活,从入校时的豪言“六年内读到博士”到现实中的“六年才拿到本科学位”。廖崴用自己的经历验证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在毕业后,他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对于“神童”的报道,再也没有回应过。

唯一一次回应,是他有些不耐烦地回应记者道:“我再也不想当什么神了,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过着脚踏实地的日子。”

尾声:

回顾廖崴的成长历程,他仿佛一直是领先于众人,他是独立出来的,也是格格不入的那一个。

他迷茫,也孤独。

中国人常说:出名要趁早,有才华要早展示。中国人“神童情结”古已有之,而廖崴的困境与痛苦也证明了这并非一条捷径。

廖崴用他的人生历程证明了,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不要迷信光环与虚荣。而是应该找到自己适合的途径,不要贪多、贪快,要“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努力,一步步享受人生各个阶段应有的馈赠,才是人生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少年神童进大学后“褪色” 成绩排名年级倒数》

2、中国江西网:《13岁农大神童因沉迷网游留级 母亲到校陪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