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13日,2023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教融合发展大会暨全国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系主任年会在南京成功举办。会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长聂强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产教融合“园区模式”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实践。
中国教育在线:去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引起各方关注。对于如何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您有何建议?
聂强:去年12月21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 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实际上,《意见》对于我们下一步做好 进行了很好的制度设计。我们过去谈职教体系,更多的是职教人站在职教内部来看,职教体系包括中等 、高等以及职业本科教育,还有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教育,再加上职业教育培训等这几部分。
去年两办《意见》出台,提出了“一体、两翼、五重点”的主要任务,我认为我们的视野应当跳出职教体系内部,在原来体系的基础之上,要跨到产业界和企业界。也就是说,由于 的“跨界”属性, 体系建设改革一定要有政府的强烈参与和主导,另外还要有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参与,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来现代职教体系。
前不久,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了职教改革11项重点任务。我想只有各个院校、行业组织和企业有力地推进并落实好这11项重点任务,我们才能更好贯彻落实两办的《意见》,我们才能抓住 “跨界”的工作重点,真正把职教体系建设好,承担并完成好高等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化等重要任务。我认为两办发布的《意见》抓住了 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下一步的关键问题是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将政策落到实处。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长聂强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
中国教育在线:您刚才的报告中,提到了 产教融合“园区模式”,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园区模式”到底是如何践行“产教融合”的?
聂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指出,把推动性产业嵌入特定空间可以形成集聚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现在,从我们的国家到省市甚至到县镇,都建立了产业园区。归纳起来, 产教融合“园区模式”分为“融合园载体”模式、“职教园载体”模式、“产业园载体”模式三类。一是“融合园载体”模式,也是政府主导的模式。在政府主导下,预先统筹规划教育、产业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形成集生产和生活、教育和产业一体的产教融合型园区;二是“产业园载体”模式。产业园模式最核心的特点是产业集中院校分散。是先有产业,以工业园、高新区、科技园等为载体,后来周边有很多院校来服务于园区的经济,形成一种园区和产业的互动式发展;三是“职教园载体”模式,以职教园(职教城)为载体,通过吸引产业入驻或主动对接毗邻产业,以教育集约化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最终形成产教融合的群集优势和规模效应。
现在看来,各所学校对产教融合“园区模式”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下一步的产教融合,我们要精准对接园区的需要, 资源要向园区有效汇聚、融合,从而真正促进园区和产业的发展。目前,我们普遍缺乏专门机构、动力机制以及考核评价等具体落地制度来推进这项工作。两办的文件出来以后,下一步无论是政府主导的联合体,还是行业和龙头企业牵头的共同体,都面临着怎样在园区把产教融合做好、做实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解决缺乏专门组织机构,缺乏动力机制和具体落地制度的问题,做好考核评价甚至增加第三方考核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真正推进产教融合在园区做实,这个过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共同参与,做实园区经济,服务园区经济。
从横向来说,我们的专业、课程和师资,要尝试与园区里资源融合,在园区落地。比如,把我们的教学“搬到”生产一线上,还有实习实训,兼职老师和工程师的培养,我们都可以跟园区资源结合起来。从纵向来说,我们的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要共同在园区中组织技术攻关。比如,近三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获得了很多专利,国家授权的专利达1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31项,在高职学院中名列前茅。这些专利该怎样有效转化很重要。如何在政府的主导之下,院校、企业科技人员,共同努力把中试阶段在园区落实,从小试到中试,到成果转化,最后变成现实生产力。这是下一步我们探索产教融合“园区模式”的新路径应该“有所为”的地方,也是我们一定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
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指示变为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真正的大有作为。职业院校要与行业企业、政府紧密合作,真正担当起新时代 发展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以上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长聂强在2023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教融合发展大会上的采访实录)
文字整理:杨文静、杨菲菲
编辑排版:杨文静
视频后期:田博
封面设计:王莎莎
摄影:徐明磊
审定:冯蕾
本文版权归中国教育在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