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841位真人故事
我叫Toto,1988年出生于重庆,2008年,20岁的我跟随母亲去了美国。
在异国他乡,最孤独的时候是,冰天雪地里,一个人等公交车;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学了多年英语,还听不懂美国人讲话;最暖心的是,遇到了一些知冷知热的朋友。
因为喜欢孩子,我在美国攻读学前教育?专业,后来进了公立小学当老师。
从教多年,我发现自己真心喜欢这个行业。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教育行业,打算攻读博士,然后设计出更适合孩子们的教程,让更多孩子受益。
(我和我救助的狗狗)
我叫Toto ,学生都叫我Ms.Wu,今年35岁,在美国公立小学当老师。
我的家乡在重庆,那里的人直爽又热心,这些良好的品质深深影响着我,也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从小,我跟母亲相依为命,后来因为家庭原因,2008年底,20岁的我去了美国。
人生第一次出国,心情自然非常激动,也充满了好奇,眼睛一直四处张望。下飞机第一印象就是周围全是外国人,说着熟悉又陌生的英文。
那边的房子跟我老家的也不一样,重庆的房子很高很密集,而美国的房子大都偏矮。
刚到美国,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问题。 毕业后,为了适应美国的生活,我在家里休息了一年,这一年都在英文集训。不过,到美国才发现,那一年的学习效果并不大,我仍然听不懂美国人讲的话。
幸运的是,那里的人都很善解人意,他们知道我英文不好,即使我连手带脚的比划,他们也不烦躁,而是试着理解我到底要干什么。
(和同事一起聚餐)
为了让自己的英文有所进步,快点融入异国他乡的生活,我专门去外国人开的店打工,把自己放到英语的环境里,逼着自己成长。
除了语言不通,刚来到这里,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在美国,汽车是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公交车不像国内几分钟一班,而是半个小时才有一班。
我刚去时不会开车,只能等公交车,可每一次等得很辛苦。最痛苦的是冬天在雪里等车,看着四处白茫茫一片,我像一只落单的候鸟,孤零零地伫立在那里期盼着车子快点来,有时等着等着,我的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后来,我拿了驾照,可以开车了,不用再等公交车,我的心情好了许多。这边的道路很宽,停车位也很宽,我想去哪里就开车去哪里,性格也渐渐地开朗起来。
(和本科同学在一起)
和当地人接触多了,我发现大部分的美国人都很有礼貌,即使有些人可能并不是特别喜欢你,他还是很有礼貌地打招呼。
在这里,大声讲话的人很少,不管在餐厅还是在商场,他们聊天音量比较正常,也就同桌的人可以听到,很少有大声喧哗的现象。
这边的人环保意识比较强,没有人在室内抽烟,乱丢垃圾的人也很少。当然,每一个城市都不是完美的,这里的一些地方也很脏。
美国人也很热心,如果你遇到问题,他们路过了,几乎都不会袖手旁观,他们会关心你,停下来帮你。如果路边有人爆胎了,他们就会停下来询问需要什么帮助。
其实无论在哪里,都会遇到友好和不友好的人,这与你是哪个国家的,哪种皮肤或者哪个种族无关,这是个人涵养问题。
(我在蒙特梭利当助教的时候)
因为很喜欢孩子,也想了解美国的教育,所以我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在美国大学念了4年,掌握了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以及英文启蒙课程,还学会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学龄前儿童教师。
四年来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年,那一年要写很多论文。有一次我的论文拿了C,我很沮丧,但没有放弃。回去以后,我反复修改直到导师满意为止,后来那堂课的论文我拿的都是A。导师还专门写了评语表扬了我,看见了我的成长。
之后,我又读了两年的研究生,这边实行的是STEM教育。这是一种注重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教育理念。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技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年的时间,我学了很多科技有关的课程,比如编程、生物、科技、数学,然后还要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中去。
这两年最困难的就是学了很多理科的知识,我在国内学的是文科,像编程,我从来没有学过,所以这门课我当时在家自己查资料,做笔记,捣鼓了很久才掌握。
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生毕业总学分是4分,我拿了3.96分。
(和同事在一起聚餐)
在学校里学习怎么教育孩子,我也学会了正确学英文的方式和发音的方法,也就是这个时候,有人说:“哎,你说话都没有口音了,英文很标准了。”
可能因为我学的是教育专业,同学之间没有利益关系,也没有竞争关系,我们大家共同合作,所以关系很融洽。
当然,也有不称心的地方,美国没有什么美食,除了汉堡就是牛排,不像国内有五花八门的食物任人选择。外出就餐也有中国餐厅、韩国餐厅、日本餐厅,但跟国内是无法比。
美国有很多移民,中国人、日本人、墨西哥人等,被称为大熔炉。很多人以为美国的种族歧视很严重,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主要是因为种族歧视在美国是可以被起诉的,种族歧视的人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今,我来美国已经15年了,说起最喜欢的城市依然是我的家乡重庆,那里有热情的乡亲,有我喜欢的川菜,还有热闹的夜市。
(和同学在一起)
在美国,所有店铺九点之后就关门了,街上没有东西可以逛,到处黑漆漆的,与国内的热闹完全不同。刚来美国时,这里还没有外卖,现在逐渐有了外卖,但很贵,生活很不方便。
也有一些餐厅会开得很晚,一般都是酒吧,但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去酒吧。也有一些地方可以打保龄球,可以约朋友唱歌,消费都很高,娱乐项目很少。
再者说,晚上,我们也不能在外面肆意玩耍,万一说话声音吵到人家,就会被投诉,所以这边也没有夜市。他们投诉的主要原因是,孩子们晚上七八点钟大都睡觉了。
这边的人们信奉的是快乐教育,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在幼儿园里只是听听歌、跳跳舞,剩下的就是玩耍。
到了三四岁,幼儿园会安排一些课程,我所在的幼儿倡导的是蒙台梭利教育,会教孩子们一些实用操作,比如说整理、打扫、穿珠子,从而锻炼孩子的手指活动能力。
(数学课上的孩子们)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比较适合学习语言。如果想让孩子学习英文,这时候就可以启蒙了。家长不懂英文讲不了英文故事,可以放一些欢快洗脑的英文音乐,重复播放,孩子就会学起来。
等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可以开始播放英文字母发音的歌,因为英文字母发音就是音标,比认识英文字母还重要。坚持每天听,我的学生们也是这样反复听,再加上视觉的东西,比如图片做引导,他们慢慢就学会了。
我们还可以给孩子看一些英文动画片,找语速慢一些、比较可爱的动画片,不建议看小猪佩奇,里面的语速有些过快。
对于小孩子的启蒙教育,我不是育儿专家,没有什么说服力,我只是总结了自己七年幼儿教育的一些经验。
我一直都觉得小孩子,要快乐一点,因为以后太卷,小孩子3-6岁的时候不要灌输太多,英文启蒙是可以,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他们的性格发展。
我在一所贫困地区的学校任教,班上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移民,有墨西哥移民、非洲移民,他们的英文都不好,有些孩子甚至一句英文都不会讲。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说英语。
(我教的最后一批一年级小学生)
与国内不同的是,美国的小学都没有课后作业,孩子放学后就是自由自在的玩耍。
以前我在国内读书,如果成绩不好就是差生,这个分类对学生很不友好。实际上,孩子学习不好有许多原因,不是说这个孩子就是差生,或者是不好的孩子。有些孩子他有学习障碍,有些会有多动症,他们被统称为学习不好或者差生太笼统了。
在美国,年龄越小的班级里人数就越少,我们班就18个人,最多只能有20人。然后高年级,比如四五年级,一个班可能就会有23或者24个人。
这边很重视小孩子的心理辅导,我们一个班十几个人,学校就会每天在班里配一个心理老师。
我们每个月都会有一节课,针对不同的主题来开展,如果谁出了什么事,立马让小孩儿接受心理辅导。
(带学生去春游)
比如说我从侧面了解到,我班上的小孩,他家里有了变故,我就去告诉心理老师,心理老师就会马上安排个时间,主动来找这个小孩去聊,而不是等这个小孩去找他。
心理辅导真的特别需要,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小孩儿接触的东西太多、太杂、太快。面对那么多东西,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舒缓、疏导,而早期接受心理辅导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当然,有心理辅导并不是说就能排除校园霸凌,国外的霸凌事件也是有的,但是他们都态度是零容忍,一发生就会被驱赶出校。
任教这些年,我发现好多教材已经过时,跟学生的现实情况不符合,所以,我正在申请教育课程设计和教育科技博士。
(2013年去环球影城)
希望自己读完博士拿了文凭后,从教室走出来做教程设计,希望自己能设计出更适合现阶段儿童学习的教材,为幼儿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申请博士这一年,我会努力做好自媒体,把英文启蒙教育,更直观地带给国内的家长,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学英语。
转眼间,我已经做了8年的教师,面对一群孩子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这一切都源于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成人就是一棵树、一朵云、一个灵魂,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摇动孩子的心灵,在教育的路上跟孩子一起成长。
【口述:Toto】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