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广州报道
2015年,15岁的杨书明第一次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见到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代表团时可能也没想到,此后他会历经7年备战,最终在22岁这年代表中国捧下移动应用开发项目世赛首块金牌。
2月10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见到了杨书明等4位摘下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金牌的广东选手。在本届世赛赛场上,广东选手共代表中国拿下7金1银1铜和2个优胜奖,金牌数及奖牌数居全国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11枚奖牌获得者全部来自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需求大省,广东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共有技工院校148所,在校生65.2万人,约占全国的1/7。
广东希望藉由技工教育体系撑起的不只是金牌荣誉,还有产业未来。云计算项目金牌获得者陈新源表示,“云计算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希望能够在云计算技术研究、创新方面有所建树,为中国云计算技术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3次选拔7年备战
2015年9月,刚刚入读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网站开发与维护专业的杨书明或许没有想过,7年后他会登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的领奖台,以总成绩820分夺得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金牌,并被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授予“国家最佳奖”。
回顾7年世赛之路,杨书明用“非常不容易”来形容。“七年世赛之旅,我参加了3次世赛国内选拔,期间还从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转向移动应用开发项目,一度想过放弃。”杨书明坦言,备战期间他一度准备转变身份当教练。
来自老师、学校、合作企业等各方的支持,让这条金牌之路得以延续。“与其他城市相比,广州在、技工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非常大,我们日常的训练设备都是对标世赛标准,为我们日常教学、培训、备赛都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杨书明说。
在 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广州的确走在前列。
2019年末,广州即在东部产业集聚带开工建设广州科教城,一期控规10.79平方公里,计划吸纳入驻13所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可容纳学生约12.9万人。目前,科教城已有首批2所职业院校进驻,2023年预计还将完成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广州市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等4所院校建设。
“此外,我们学校还启动了很多校企合作项目,比如云计算专业与亚马逊的合作,以及我所在的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与中国电信的合作等。”杨书明表示,得益于校企双方开展的深度合作,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包括世赛选手在备赛过程中能够去到企业一线实践,从而获得更充分、更多维度的技能训练。
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广东选手的获奖项目也与地区产业发展紧密相关。
其中,在数控车和数控铣项目上,广东已分别实现世赛“两连冠”和“四连冠”,在电子技术和增材制造项目上,广东选手也分获金、银牌,这些都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领域。此外,2022年广东选手还摘下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以及3D数字游戏艺术等3个项目的金牌,实现中国在世赛数字经济领域金牌零的突破。
世赛金牌只是一个起点。谈及专业前景时,杨书明既有被追赶的紧迫感,也充满信心,“技术不断革新,我们必须保持敏锐的触觉,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才能保持与行业、产业、市场的需求同步。移动应用是智能终端的‘灵魂’,在数字经济时代,移动应用开发前景大有可为。”
打造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
从2015年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第一枚金牌以来,广东选手已累计从世赛舞台上捧下22金11银13铜和23个优胜奖。
6届世界技能大赛,22枚金牌,其中20枚来自技工院校。奖牌背后是广东数年逐步建成的全国最大技工教育体系。
在宏观层面,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广东已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共有技工院校148所,在校生65.2万人,约占全国的1/7。”
聚焦到广东各地市,技工教育体系建设则各有侧重。
其中,深圳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在数字经济教育领域走在前列。2022年,全国技工教育领域首家华为现代产业学院落户深圳技师学院,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将围绕专业群建设、师资培养、资源建设、实践实训、实习就业、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制造业重镇东莞则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升级人才政策,出台技能生态10项行动,打造“技能人才之都”。汕头、潮州主要聚焦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培养“文化技工”。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经济大省,虽然广东各地技工教育发展各有特色,但强调“校企合作”的基因显然一脉相承。其中,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成立的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已推动全省技校与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800多家大型企业展开合作。
“受益于深圳技师学院与华为、亚马逊等企业合作办学的政策,我也考取了华为云计算HCIE、亚马逊AWS解决方案架构师SAP两个行业内的专家级证书。”陈新源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考取行业证书一方面是为以后就业增加“砝码”,另一方面也为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打下基础。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评价体系,是广东近年展开的新探索。作为人才成长“风向标”,广东正逐步提升技能人才评价市场化、社会化水平,赋予企业和行业更多的人才评价权限,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打造为广东产业证书。
通过引入企业、行业标准,一方面及时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育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技能人才评价结果的市场认可度,便利技能人才就业。目前,广东全省已有2301家机构备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021年9月以来全省新增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超99.52万人次。
杨红山表示,目前,广东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已达18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1万人,占比34.1%。下一步,要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支撑工程,一是评选认定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给予倾斜支持,带动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二是要面向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组织,吸引青年人成长为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骨干。
夺金之后,广东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