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江苏>

事关国家重大战略! 85后教授领衔团队打破记录, 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继章教授与佐治亚理工学院汪正平院士合作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影响因子17.789)发表了题为“Cotton-derived cellulose film as a dendrite-inhibiting separator to stabilize the zinc metal anode of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学院博士生周维君为论文第一作者。

团队另一项研究成果在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30.849)发表了题为“Realizing an All-Round Hydrogel Electrolyte toward Environmentally Adaptive Dendrite-Free Aqueous Zn–MnO2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学院博士生陈敏峰为论文第一作者,陈继章教授、南京大学姚亚刚教授和佐治亚理工学院汪正平院士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南京林业大学标志性成果培育建设项目等资助。

为实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有必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需要起到“缓冲器”作用的储能设备来稳定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锂离子电池目前被大量用于大型储能设备,但是安全事故频发,另一方面,柔性可穿戴设备呈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亟需发展柔性储能器件。

近年来,水系锌离子受到广泛关注,它具备高安全性、低成本、中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等优点,既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又适宜用作柔性电池,然而也存在锌枝晶、析氢反应、锌电极腐蚀以及工作温度范围窄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第一篇论文采用基于棉花的纤维素隔膜来替代传统的玻璃纤维隔膜,显著抑制了锌枝晶和其他有害副反应;第二篇论文构建了基于纤维素的多功能一体化水凝胶电解质,打破了水系锌基电解液低温离子导电率的记录,且该凝胶电解质既能够阻止锌枝晶生长,又能够使锌离子电池在60度到零下40度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课题组将纤维素用于锌离子电池,为开发储能器件提供新思路。

拓展阅读:

陈继章,1986年9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和2013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别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和应用化学博士学位;2014至2016年于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开展博士后研究;2016年加入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入选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南京林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目前研究方向包括锌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已发表50余篇SCI论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十余篇;H指数(混合量化指标,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22;获多项授权发明专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