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江苏> 小学

“双减”落地4个月, 9万/㎡的南京学区房凉了?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双减”意见,中国教育正式进入“双减”时代。

这并不是“减负”的初次登场。早在2009年,江苏省就曾出台《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提倡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规范校内外辅导,用素质教育还孩子们一个丰富的童年。悦住小编有幸亲身经历,不得不说,不用上晚自习,周末也不用补课的初中,真是太爽了。

这次“双减”相比上一轮的减负,更加大刀阔斧,切实深入教育结构的调整,并将更多意见规范化、细则化、明确化。

例如,8月15日,江苏发布通知宣布:中小学今秋开学后,推行“5+2”课后服务。(即使每周5 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并要求有条件的初中,周一-周五可设晚自习(一般2小时以内,原则上不晚于20:30结束)那么,“双减”落地第122天,我们的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01中小学“5+2”课后服务,老师加班,家长放心?

徐老师是南京某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当送完最后一个同学放学,已经到了将近七点。

在校时间超过十个小时,成为不少老师的新常态。虽然学校规定八点钟上学,但是由于很多孩子的父母是双职工,一早就把学生送到学校,所以不少老师七点半前就需进班。

有团队曾做过一项调查:父母双方能亲自完成孩子接放学任务的,不足总数的1%。也就是说99%的监护人家长都是双职工,更多的是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接送,更有甚者是付费请托管班和保姆接孩子。

如今,国家强制推行课后服务“5+2”: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这对于朝九晚六的家长来说,真是及时雨。南京的课后服务分为三个时段,做作业、拓展课程、和传统的托管时间。六点是结束服务的时间,但大多数学校对此并不设下限。

02寒冬已至,不止天气还有曾经风光无限的辅导机构渐入寒冬的11月,与之相伴的还有接连的“告别”通知。

11月13日,学而思所属的好未来集团微博宣布:严格落实“双减”工作的各项要求,依法合规经营,将于2021年12月31日结束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两天后新东方官宣:今年年底前停止幼儿园至九年级学科培训!同一天高途宣布:年底结束中小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早在10月12日,以”高端“为标签的精锐教育向家长和学员致信,宣布于当日起暂停营业。“北大哈佛精英创立”“高端教育”,这几个词常常和精锐一起被提及,“高端”的标签也无法改变倒下的命运。这些曾经占据南京各个大厦人流量“半壁江山”的教室,如今再去探访已是人去楼空。

那些曾经堵在大厦门口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们转换战场,只留下玻璃门上一纸“通知”。乐观的是,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大型教育机构纷纷积极处理售后,并调整业务线,转型布局素质教育。

新东方更是将崭新的桌椅捐献给了农村的中小学,被网友们称赞为“体面人的退场”。

03上海率先实施中考改革学区房没人敢买了?

(9月的门头照片)

就在几个月前,拉萨路上的“江平学区房拉小专营店”,悄无声息地更名为“江平房地产拉小专营店”,标志性的头像也撤了下来。

昨天,悦住小编又来到这里,发现它又改名了,看不到任何和学区房有关的线索。因为入学资格跟户籍和房产直接相关,教育同中国另一大民生顽疾房价连在一起。双减深入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学区房的顽疾也终于有了被松动的迹象。尽管南京还没有明确的政策,但上海的中考改革已经释放出“信号”。“名额分配”是家长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上海改革后,示范性 要把一定比例的名额分到初中,按中考成绩的校内排名录取。这甚至可以理解为“劫富济贫”。重点初中不再是升学的保障,进入普通初中反而意味着可以拥有很多机会。家长在小升初择校的选择上需要更多考量,对学区房的一腔热血也降温了。

教育和住房仍然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一朝一夕无法得到答案。

03还孩子以一个幸福童年,别让开放的郁金香枯萎。

双减之后,拼的不再是课外教育,而是家庭教育,内卷现象也将逐步减少…

期中考刚过,11岁南京小学生的一篇“佛系”作文走红,不仅在朋友圈刷屏更被网友称为“一股清流”。”长大想当木匠,如果你有糖,我还是很想吃的。你们看,我连梦想都这么平凡……“”到了三年级,我渐渐发现这个社会是会削减人类的。简单来说,就是中考和高考。人家还没有绽放出才华呢,就被选为‘ 没用的人‘。“”就因为这个,我觉得孤独无助,从开放的郁金香成了合拢的郁金香。“......“鸡娃”、“内卷”…双减的落地,渐渐让这些词失去了份量,成为过去时。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优质的教育,光明的未来。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被焦虑裹挟,迷失方向,常常让孩子和父母都身心俱疲。不少家长看到孩子学习任务减少很担心,更害怕其他家长“偷跑”、“抢跑”。这些都可以理解。

所以当国家政策主动为教育减压,家长们也应该调整心态,用更开放的目光,发掘孩子们的美丽和潜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